时间:2024-06-09 04:24:31来源:互联网
【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供求精准对接,让零工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各地零工市场在解决“有没有”之后,更要关注“好不好”,期待更多地方能不断优化形式、拓展平台、丰富路径,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的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探索更有针对性、可及性强的服务形式,最大程度打破零工市场劳务供需信息的阻碍,降低供需对接的成本,让零工市场“好看又好用”,为促进各地就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们去看过,也登记过个人信息,确实没有咱能干的活儿。”“条件确实不错,但是坐在里面等不到活儿”——据6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近年来各地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作为重要民生事项,旨在让零工等活儿不再“站马路”,让就业服务更加有温度。记者连续多日在山西运城、临汾、忻州等地走访发现,新建的零工市场虽然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但是与“马路零工”群体的就业需求匹配仍有不足,农民工群体马路边等活儿现象依然存在。
零工市场是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具有重要作用。在不少地方,零工市场多是大量务工者自发聚集在马路边、天桥下,见有招工者前来,一窝蜂涌上寻找工作机会。这种招工、找工模式有较大随机性,无序聚集还会带来诸如交通压力、环境脏乱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不少地方致力于让零工市场“退路进院”,更好地保障零工群体就业,破解马路市场散乱、服务能力低等问题。去年12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对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规范可持续的基本就业公共服务,各地积极响应跟进,陆续出台实施细则。上述报道反映出一些地方的零工市场建设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不少“马路零工”反馈,新建的零工市场“好看不中用”。比如,融易新媒体消息,这些农民工能干的多以建筑、装修行业的体力活为主,可零工市场提供的多是饭店、话务员、电子厂之类的工作;求职者多来自周边农村,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工,而零工市场提供的岗位大多年龄要求在50岁以下,且多为长期工,没有日结工资的;这些求职者更喜欢与包工头、小老板打交道,几句话谈好条件,马上就能走……可见,在工作内容和种类、信息获取方式、工资结算方式、工作时长等问题上存在供需错配,新建的零工市场难免“有场无市”。
完善供求信息,供求精准对接,是破解一些零工市场遇冷的切入点,是使零工市场更好发挥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
让日益规范的零工市场释放出强大的磁场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务工者从“马路边”走到“市场中”甚至“手机上”,一些地方正在主动探索和实践。比如,浙江宁波打造以零工市场为主体、零工驿站为补充、零工服务网点为辅助的零工服务体系;福建省积极打造“淘宝式”线上零工平台,选取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参与日常运营,为用工双方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免费零工服务;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小梁送工”零工市场推出“企业派单、居民点单、小梁送单”模式,建立灵活的每日用工信息发布、组织送工机制,实现社区与企业就业供需的无缝对接。不少做法堪称“教科书式”的经验,值得更多地方借鉴。
“零工经济”是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工市场日益规范、成熟,不仅是促进就业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提升就业服务的适配性,是让就业服务有的放矢的关键。
时下,各地零工市场的规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在解决“有没有”之后,更要关注“好不好”,期待更多地方能不断优化形式、拓展平台、丰富路径,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的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探索更有针对性、可及性强的服务形式,最大程度打破零工市场劳务供需信息的阻碍,降低供需对接的成本,让零工市场“好看又好用”,为促进各地就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