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手机 >

商业头条No.23|柔宇之死(3)

时间:2024-05-11 21:27:16来源:界面新闻

电子迁移率影响显示器件的整体性能和寿命,其实2015年时柔宇就已经着手开发高迁移率氧化物技术。“如果实现了高迁移率氧化物的量产,那柔宇就可以挺直腰板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原创。”

2019年前后,技术团队曾向刘自鸿提出,高迁移率氧化物的量产开发需要超过1亿元的投入。但刘自鸿认为,与其再投一笔钱用于改善技术,对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活下去”,现有迁移率已经能保证量产,而造出能快速商业化的产品才是更重要的。

这或许是柔宇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由于忽视了技术迭代,柔宇的IGZO方案与三星倡导的LTPS方案及后来发展起来的LTPO方案相比,性能和产品规格都已逐步落后,还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到2023年后期,柔宇自身的生产成本甚至已经远超客户能接受的单价。

LTPO是LTPS和IGZO的结合,具备电子迁移率高的特点,取得了显示与功耗的平衡,已经遭主流厂商广泛采用,而IGZO方案已经甚少遭提起。在快速迭代的面板行业中,柔宇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京东方前董事长王东升曾提出一条面板行业发展规律:每36个月,标准显示产品价格下降约50%,若要生存下去,产品性能和有效技术保有量必须提升一倍以上。换言之,这个行业需要快速的迭代与升级,否则就无法生存。

真假订单

在公司发展期间,柔宇也间接断送了B端(企业端)业务的未来。

柔宇此前对外宣称,公司B端大企业客户超过300家,产品销售至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LV、空客、苹果等海外巨头,并已有产品落地。

但多位柔宇人士向界面新闻证实,柔宇仅向上述知名客户仅寄送了样品,此后并没有进入量产程序。

制图:何苗

柔宇在2020年公布的招股书显示,柔宇2019年曾有多个交易额上千万的客户。但网易清流工作室曾报道,其中多个大客户的交易存在蹊跷。一位高校教师的公司采购了3千万产品,但拒绝回应向柔宇购买了何种产品及用途;有客户疑似“一人分饰两角”,既是柔宇科技的大客户,其关联公司又向柔宇美国公司供应产品。

前柔宇销售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招股书中的确有部分客户“没听说过”,但柔宇也存在一些真实订单。例如深圳市伯亿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从事广告行业,向柔宇购买了用于电梯广告的柔性屏幕,2019年交易额超过4000万元。

另据招股书披露,海南故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柔宇2019年的第三大客户,销售金额1350万元。上述销售人士称,该公司购买了上万台柔记笔记本以及移动影院Royole-X,但这些产品并未真正投入使用,其股东海南启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曾遭揭秘涉嫌网络传销。

柔宇卖得最好的产品是电子铭牌,销售量级为五位数。单个电子铭牌的价格在两三千元,但由于销量有限,对持续烧钱的屏厂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柔宇最想切入的始终是大厂供应链,很早就与华为、小米、OPPO、vivo、中兴等头部手机厂商进行过谈判,但由于当时柔性屏产业还不够成熟,且柔宇坚持高报价,这些厂商最终也没有考虑柔宇的方案。

据一位离职员工介绍,某手机品牌曾希望以150美金一片的价格购买柔宇的折叠屏幕,但刘自鸿方面开价500美金,最终价格并未谈拢,也错过了放量的机会窗口。

“这可能是柔宇非常宝贵的一次机会。”上述人士评价:“在没有手机厂商愿意接受柔宇的情况下,有一家公司愿意背书,按理说应该在价格上有非常大的空间。但刘自鸿坚持不肯让步,甚至提出了非常傲慢的价格,这不是战略合作,是战略坑人。”

B端客户推进缓慢的柔宇迫切地需要能快速商业化的业务,再加上客户同样需要柔宇拿出量产终端产品证明其技术能力,柔宇因此把更多资源投向了C端(个人消费者端),并决定自己做手机。

一部手机从立项到大规模量产的周期约在12-18个月左右,期间要经历概念评审、产品开发、量产评审、可靠性测试、小批量产、大批量产等多个复杂环节。曾参与柔宇研发和生产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当时的柔宇急于追求销量,在手机功能测试完成以后就直接拉量上市,略过了可以检验产品质量的小批量产环节。


近期热点

商业头条No.23|柔宇之死 05-11

vivo X100 Ultra顶配版入网:支持天通一号卫星通信 05-07

先锋美学裂变人文艺术美,华为Pura 70系列风向标“艺术共创”激 05-07

vivo X Fold 3 Pro获BIS认证:即将登陆印度市场 售价高于国内 05-07

OPPO Reno12标准版部分参数揭秘:搭载等深微曲屏+天玑8200 05-07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