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6 02:02:48来源:
自华为被美国政府纳入实体清单以来,ARM首度主动对外发声,重申了ARM对中国市场和中国合作伙伴的重视,以及与合作伙伴携手构建全球性、开放式的创新体系的期待。ARM表示,“正在评估各种可行的方案,并积极地跟各国的政策制定者、ARM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海思等沟通,希望能尽快解决华为禁令事件。”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并没有感到意外,最近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反水”,微软、谷歌、高通等积极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放宽华为禁令。一方面,他们断供华为实属无奈,也会给自身商业利益带来严重损害,另一方面,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清楚,只有充分商业合作、产业分工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然而,现在仍然存在一些反全球化倾向,一些人高呼“芯片自造”的口号,我想说,对于那些反全球化的人,他们的目的终究不会得逞,思想太过偏激,也着实不可取。
先来说说全球化趋势。自上个月华为被列入实体清单以来,国际上一直存在和美国政府不一致的声音。如今,除了国际科技企业、国际学术组织纷纷支持华为外,美国政府的姿态也有所缓和,主动邀约中国领导人下周在日本大阪G20峰会期间会晤,这让美中贸易战僵局出现了松动,华为事件也许会出现转机。
事实表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没有任何国家或企业可以关起门来发展,科技企业更加需要拥抱国际标准、构建国际生态。作为当事人,华为也多次表示华为公司三十年发展,离不开世界先进公司的合作和帮助,只有全球化合作,才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发展的成果。
再来说半导体行业,或者我们具体一点说芯片行业,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仅仅靠钱是造不出来的。
上个月,华为宣布“曾经的备胎,一夜转正”,轻描淡写的“一夜转正”背后,是华为海思十几年的埋头苦干、韬光养晦,从2004年华为海思半导体公司成立,到2009年制造出首款并不理想的手机芯片,再到后来的K3V2及麒麟系列芯片,海思积极拥抱国际先进标准和架构,打磨芯片技术,一步一步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缩小了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跻身全球顶级芯片制造商行列。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的技术和标准,海思的成功也离不开ARM技术的支持。
最后再顺势说一说ARM中国。实际上,我们看到ARM中国的中方投资者占股51%,拥有独立的本土研发团队,能够针对中国市场需求,自主研发基于ARM架构技术的属于中国的IP,这在合资芯片厂商中是非常难得的。
成立仅一年多时间,ARM中国自主研发的IP还比较少,但这不能否认成立ARM中国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意义。况且,ARM中国的研发速度并不慢,本土研发团队用半年时间研发出了人工智能平台“周易”,于去年11月在乌镇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此外,ARM中国在物联网和安全领域的自主研发也取得了突破。在自研芯片发展上,我们仍然需要站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给ARM中国一些时间。
而对于那些想要靠自己打造自主芯片产业链的想法,还是需要客观冷静的思考,且不说生态系统构建,就从现成的国际标准出发,仍然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试问,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抢占新技术新机遇的关键节点,即便有资金有人才,我们又有多大的机会推倒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