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23:39:43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前段时间行业里关于研发、应用、商业化等争议非常多,你看了这么多观点之后,有觉得和你的想法比较贴切的吗?
姜大昕: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错,站在他们的角度,只是各自说了一个不同的事情,然后人为捏在一起之后,好像观点是很对立的,其实我觉得并不矛盾。
界面新闻:作为创业者,研发和应用之间你有什么倾向?
姜大昕:我们一直说模型和应用要同一个公司做。
界面新闻:所以你觉得双轮驱动是成立的?
姜大昕:对。我们公司从第一天开始,就落实模型和应用都要做,因为模型需要应用作为牵引和数据的补充。当你究竟到某个应用的时候一定要通用模型跟它深度绑定,应用才能做到极致。
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不觉得一个光做应用的公司,没有一个模型跟它深度绑定的话,它能做到极致。
界面新闻:但这对创业公司会是一个巨大的消耗,也非常考验后期,比如创业者的融资能力。
姜大昕:同意,因为这一轮大模型创业,大家会跟芯片做类比,上来就是明牌重注这样的格局,没办法。
界面新闻:对全球大模型行业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有什么样的预测?
姜大昕:第一梯队现在就是OpenAI的GPT,Anthropic的Claude,还有Google的Gemini,每一家背后都是一朵云。
经过一年的角逐以后,除非OpenAI马上放一个GPT-4.5/5把大家再震晕了,否则以他们当家的三款模型来说,水平差不了太多,至少GPT-4和Claude 3是,从Gemini Pro来看是接近了。
第二梯队我觉得就两家,x.AI的Grok和Meta的Llama,这两家确实钱多、卡多、人才多,但它们慢了,只能随时准备开源掀桌子。
我判断开源追不上闭源,除非闭源在走的时候出现了重大挫折,比如GPT-4.5/5发不出来,但我觉得是个小概率事件。闭源还是会一直往前走,而且势头不会太慢,至少走到10万亿甚至到百万亿,都会以这样的速度持续下去。
界面新闻:对标全球的第一第二梯队,国内大模型的整体水平在哪里?
姜大昕:第二梯队。国内进步很快,但是距离GPT-4,Claude 3还是有一定差距。除了模型本身还有认知上的差距。OpenAI是积累了很久。
界面新闻:明年国内大模型大概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姜大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它们(第一梯队)有多快,现在最大的变量就是OpenAI新的模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会影响明年的格局。另一个要看国内有几家能在年底前达到GP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