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7 19:41:57来源:界面新闻
事实上,阿里旗下各个业务集团都曾发放过自己的期权,融易新媒体消息,例如盒马、菜鸟、本地生活、钉钉、大文娱等,其中有一些业务已经将期权转化成阿里集团股,但本地生活业务仍然以子公司期权的形式发放。
在王乐看来,2020年到2022年,阿里本地生活在资本市场热度不减。虽然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名,但除了美团也没有其他有力的竞争对手。她不理解为什么2020年之后公司没有开启过回购本地生活期权的窗口。
今天阿里员工组建起了多个500人的微信沟通群,其中上千人都是口碑老员工,他们手握期权多年,少的有3000股,多则5万股。由于在职员工身份敏感,维权群中8成以上都是离职员工。
一位在2017年入职口碑的员工章利表示,他手上约持有3万股期权,已经归属但没有行权。2020年离职之后,章利再也没能等到行权开窗期,他担心未来窗口也不一定会再开启。这是大部分口碑离职老员工共同面临的问题。
王乐的情况则更严重,2018年口碑打开行权窗口期的时候,她曾缴纳过数十万元的行权款、税费,将手中的期权变为股权。
但2021年之后她离职公司,这些已经行权的本地生活股权至今未能被公司回购兑现。相当于不但没有赚钱,还赔进去几十万。
本质上,这些员工的诉求就是公司以一个合理价格回购期权,他们认为期权是自己合理薪酬的一部分。如果未来业务上市遥遥无期,这些期权、股权最终可能都打了水漂。但从公司角度,期权制度就是风险共担,业务不一定上市,期权就不一定能获得受益。
3月14日,阿里本地生活相关负责人对此次事件也有所表态:“创业本身就是收益与风险并存,大家通过持有本地生活的期权参与公司创业,共享收益同担风险。”
期权曾是造富神话
对于大厂员工来说,期权是员工激励制度的重要部分,但和股票不一样,并非价值明确的薪酬组成。
以阿里集团员工为例,入职的薪酬方案中除了现金部分,会包括股票(RSU)权益。另外,年终奖、晋升也会有相应的限制性股份奖励。但对于未上市的BU和公司而言,期权价值因波动较大且无法衡量,并非薪酬的明确组成。
选择确定性更高的股票或现金,还是搏一把不确定更强、但超额回报更高的期权,在整体市场向好的周期,很多人会更青睐后者。不管是滴滴、UBER,还是饿了么、口碑,创业公司最受追捧的那几年,员工看中的也正是未上市期权的振幅空间。
有早期员工告诉界面新闻,2015年阿里和蚂蚁重启“口碑”业务的时候,曾对其寄予厚望,并从阿里集团及支付宝等其他业务线大量调入一线员工。
“当时很多人都是降了现金薪水来的。”王乐说,一个新业务之所以能吸引员工,就是大家看好业务未来的发展潜力,愿意接受“现金+期权”的收入组合。
“2016年那会儿,我们月月打峰值,周周打小峰值,每天从早上6点的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一直干到夜里2点的夜宵场景。铺料、沟通、招商,双12连拼两个月,所有的业绩都是一线地面部队铺出来的。”王乐说。
但市场骤变到今天,员工回望过往选择,会认为自己付出的成本没有达到实现财富跨越的预期。
在互联网创业的黄金时代,期权一直是创业公司“打工人们”获得财富的主要方式之一。
期权与股权不同。股权即直接拥有公司的股份及相应权益,一般发生在已上市、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确定性相对强,但收益振幅小。相比之下,更多创业公司的普通员工拿到的都是期权。期权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允许员工以指定价格(通常是基于当前公司估值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权。
而期权价格和未来股票交易价之间的差额,才是员工的真实获利。
期权从一纸合同变成现金,要经历4步流程条件,即授予、归属、行权和变现退出。只有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冻结期”,期权达到归属期后,员工以约定的行权价格现金购买,才能行使期权,享受股权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