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4 08:30:02来源:界面新闻
2010年,海南豇豆遭曝出高毒禁用农药残留超标,紧接着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发现同样的问题。两年后,某国际环保组织质疑国内一些品牌的茶叶含多种农药残留,也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两起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成为本在大学工作的梁冰下场创业的转折点。
多年以来,梁冰一直在和首席科学家张子勇教授从事纳米农药的研究。在一次探讨实验的时候,梁冰提出来,“这么好的技术应该尝试去实现产业化。”
在农业的“耕种防收”四个环节中,“防”是难度最大的一步。位置、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造成这项技术风险很大。一旦防治效果不好,极易与农民发生纠纷,因此这项服务在市场上一直属于农服组织不愿触碰的空白状态。
过去三年,梁冰选择将公司拓展成为一家“研发+服务”型企业,直接面向农民给予技术指导。定制化的服务也吸引了诸多客户,农田的服务面积也从最初的几万亩增长至几十万亩。
随着农村人才流失愈发严重,梁冰也开始思考,谁能帮助农民解决种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吸引年轻的作物医生回到农村,培养喜欢农业、扎根农村的年轻人,解决农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这也成了他的另一个目标。
对梁冰而言,服务过程中收到的农民认可便是动力。2024年,他也希望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受人尊重的新农人。
实测验收水稻。受访者供图 以下为南京善思生态科技创始人梁冰的口述,界面新闻整理:农药行业其实并不符合我的专业背景,但海南的毒豇豆和茶叶鉴定出农药残留这两个事件对我触动很大。
正好我当时经常和张老师做纳米农药实验方面的探讨,再加上中国农药残留相关新闻带来的触动,所以我就有了离开体制内,开始创业的这种想法和冲动。
我从一个大学老师变成一个接地气的新农人,与农户的沟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我要换不同的通俗说法,我会习惯打比方,让语气更加接地气、口语化。比如我要和他们解释,纳米农药相比传统农药的好处,就会用“地雷”来打比方。
纳米农药的优势就在这里,它相当于是传统农药缩小1000倍的版本。你把传统农药想象成是一个直径两米的球,从传统农药的微米尺寸降至纳米尺寸,就相当于把一个直径两米的球瞬间变成了10亿个直径两毫米的小米粒。
对于农药来说,尺寸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在作物叶面上分散越均匀,融易新媒体消息,自然农药使用量降低了,药效也更好了。譬如要阻止敌人进攻,我埋的地雷越大,理论上敌人踩中地雷的几率越小。但是当一个大地雷变成了10亿个小地雷平铺在这里,敌人就无路可逃了。
无人机喷洒纳米农药预混剂。受访者供图病虫害防治是耕地、播种、病虫害防治、收割四个环节中最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这个工作它本身是个技术活,需要帮助农户落实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农药使用品种、使用量等等。农户本身不具备判断病虫害的能力,市场上这个服务也属于空白状态。
所以从2021年开始,我决定推出定制化托管服务,即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的定制化方案,帮助他们解决不会科学种地的问题。
如果你去网上检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你会发现网上各个地方有很多这种服务的组织,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服务的本质都是农机资源的整合。说的直白些,就是整合几台拖拉机去耕地、无人机打药、收割机收割,这些都很简单,也不需要承担很多责任。
托管服务风险更大,因为一些农户发现最终产量不高后,就会失去理性的判断,简单地把责任归咎在服务组织的身上。教育客户难,教育农户更难,想要让他们改变原来的植保方式,更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