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0 03:45:01来源:界面新闻
在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何艳玲看来,互联网和信息渠道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信息,但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推送的世界。外卖骑手在舆论环境中的形象,即形成了刻板化的认知,以至于真实数据很难真正传播,这也给平台的治理规则体系提出了挑战。
“很多问题,往往发生在骑手新入行的第一年。”上述外卖平台的算法技术人员表示,培训更重要,但骑手职业的过渡性又太强,这是对矛盾。很多问题并非来自“算法”这个抽象概念。
配送算法优化仍面临多重挑战面对骑手和算法交互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算法应该提供更大灵活度,尽可能照顾骑手的利益。但在实际应用中,算法的优化改进并不是非此即彼这么简单。
比如,在外卖的运营中,平台经常需要面对的一个矛盾冲突便是商家的出餐速度会直接影响骑手的配送时间。
中小餐饮商家在外卖平台上的占比达到80%以上,这些商家生产能力有限,消费者订外卖又集中在午餐和晚餐高峰时段,商家爆单的情况常有,无法按既定时间出餐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在这件事上,骑手和商家的立场和诉求不同,一言不合甚至还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比如,去年4月,江西赣州一名外卖配送员在某餐饮店取餐时,因取餐时间问题,与餐饮店老板发生口角。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外卖平台已上线骑手上报商家出餐慢希望延时的功能。但一位外卖平台的运营人士透露,平台在“送餐高峰期”面对的情况却更为复杂,骑手上报商家出餐慢希望延时,商家却提供了已出餐证据,平台到底该听谁的?
在外卖算法涉及的主体中,虽然骑手的关注度最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商户、用户、平台都身处其中,背后的配送算法也需要考虑不同主体的诉求,兼顾骑手、商家和消费者等多方的利益。
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也在通过改进算法平衡商家和骑手的矛盾。其中,美团外卖的算法一方面会通过历史数据识别出长期出餐慢的商家,任何骑手配送该商家餐品,都会提前自动获得配送时间的延长;另一方面平台还启动“出餐后调度”,商家通过免费发放的终端智能硬件产品“出餐宝”,在出餐后上报“已出餐”,后台再调度骑手到店取餐。如果骑手遇到商家出餐慢等问题,平台会主动或根据骑手的申诉为骑手免责。
上述外卖平台的算法技术人员告诉界面新闻,配送调度算法,面对的是海量订单在百万商家、百万骑手和数亿消费者之间流转的问题,要为了解决多主体多目标的利益如何平衡,和极度的不落实性,去进行高度复杂的实时计算,这都让算法在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算法只是一系列数学函数,本质上就是通过导数、梯度等方法进行机械性的求解,并不能解决数学函数之外的问题。美团研究院执行院长厉基巍在“算法为人”专题研讨会也谈基于此,融易新媒体消息,算法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社会伦理和人际关系。
在他看来,算法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度的控制与遭控制,而是互促互进的共生关系。算法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人。
整体上看,平台在改进算法上也在加入一些更加人性化的细节。平台对算法的优化也已经跳出“狭义数学算法”层面的内容,开始考虑更多规则、规范、就业情况和内卷竞争等现实情况,但真正实现人和算法的和谐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