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3 15:28:40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解决好这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很大程度上要靠深化农村改革。通过农村改革的突破进而带动整体改革向纵深推进,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改革方法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征程更加波澜壮阔,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仅为乡村发展积聚动力、创造活力,融易新媒体消息,也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夯实基础、增添动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围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积累宝贵经验
新时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但凡改革,都充满了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农村领域的不少改革触及深层次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调整,牵涉面广、极为敏感。实践充分证明,无论农村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到哪一步,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始终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我国农村改革才能蹄疾步稳,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当前,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复杂、目标更多元,确保改革方向不变、道路不偏、纵深推进,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从保障农民权益出发谋划改革。这些年来,农村改革之所以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把保障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充分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充分激发出来,农村改革的动能就会更加强劲。深化农村改革,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继续维护和保障好农民权益,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改革。农村改革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层面的系统工程,综合性强、复杂度高,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零敲碎打调整也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公平和效率,我国农村改革打出组合拳,形成整体打法套路,各项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充分释放出整体效能。面对新形势,越是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越需要注重协同配套和系统集成,不断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推进农村改革过程中,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顺应发展规律和趋势创造条件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又保持历史耐心,不急躁冒进、不急于求成,从而实现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涉及农民基本权益的改革十分复杂,更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农村改革行稳致远。
把握改革方向
农村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把牢基本主线。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直影响着乡村社会兴衰与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农村改革从处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农民与土地关系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入,人地关系的内涵和具体形态发生了变化,这要求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必须立足城乡两大空间、突破传统人地关系逻辑,按照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兼顾好不同群体的土地需求,促进城乡人口流动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机结合。
处理好统分关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统”与“分”都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在稳定“分”的基础上,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更好地实现“统”的功能,通过更有效的“统”来促进统分结合迈向更高水平。
坚持市场化取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深化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等,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市场化持续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不过,农业农村市场化改革依然是整体改革的难点。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破除城乡市场分割,将农业农村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