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1 21:42:09来源:界面新闻
历经两个月的漫长拉锯后,外界公认的“史上最卷618”即将落下帷幕。
6月19日,各大电商平台的战报相继出炉,极为默契地选择不公布GMV(商品交易总额),只介绍热门品牌、品类的增长情况。
截至6月18日24点,365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破亿,超36000个品牌成交翻倍;京东累计成交额过10亿的品牌达83个,超15万个中小商家销售增长超50%;小红书直播订单数为去年同期5.4倍,直播间购买用户数是去年同期5.2倍。
各家都给出了向上增长的数据,但从大盘整体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星图数据显示,今年618全网销售总额为7428亿元,去年则为7987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综合电商天猫、京东和拼多多销售额共计5717亿元,同比下降6.9%;直播电商抖音、快手和点淘共2068亿元,增长12%。
取消预售、简化玩法、拉长周期,是今年618最显著的特征。当天平向消费者端倾斜时,平台变得更加焦虑,内卷加剧,竞争的硝烟也愈发浓烈。
于是,更多商家与平台的冲突遭摆到台面上,有行业商家集体抗议,也有头部商家“逃离”平台,就连人气颇旺的超头主播销量也开始出现下滑。
当“大促模式”吸引力不再,整个电商行业都需要认真思考,未来具体该向哪里走?
夹缝中的商家消费环境的变化和拼多多的崛起,正迫使各平台的方法论趋于一致。
从去年开始,几乎所有的平台动作都紧紧围绕“低价”。平台要用低价策略拉高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大主播也要求商家提供与低价对应的促销机制。
跨平台比价更是给商家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无情的流量面前,很多中小商家的话语权都遭削弱了。
“抖音发现我们在拼多多上有‘两件99折’的折扣,便要求进一步降低折扣,我们降了。但在拼多多的比价系统中我们丧失了优势,没了流量。”某女装品牌创始人周枫告诉界面新闻,现在每个平台都追求最低价,但“最”是唯一值,不可能做到同时最低价,特别是价格已经贴着成本走的情况下。
自启动低价战略以来,今年各平台都开始调整流量分配策略,比如拼多多在618期间上线的比价系统,会根据全网其他同款产品的价格变动自动降低商家价格。抖音也有类似的比价系统,只对“全网最低价”的商品进行流量倾斜。
数字比价系统没有任何情面可讲,周枫只能牺牲销量相对更小的拼多多平台。据界面新闻了解,食品行业的比价情况更为严重,商家只能通过不同套组、不同成分、不同款式的分渠道策略,来应对平台的比价内卷。
越来越长的大促周期,也令所有人感到精疲力尽。尽管各大平台纷纷宣布取消预售,但大促时间遭明显拉长,主流平台淘宝天猫、拼多多的618周期为5月20日至6月20日,整整33天,其他平台周期也有不同程度的拉长,较去年普遍多了三四天。
但时间长并不意味着卖得更多。“三波活动周期其实一波比一波表现得弱。”周枫发现,第一波活动爆发最强,但到了6月18号的第三波周期,销量只是前期的一半。
这显然不是商家希望看到的。对他们而言,这种做法没有爆发性,是长期变相降价,例如满300减50的83折促销,相当于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这需要商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细水长流做生意。
原本处在供应端的商家变成了“夹心层”,不仅要跟随平台的低价步伐,还要对“用户体验”负责。平台所强调的“仅退款”、“强制运费险”、“取消预售”和“比价系统”等提升消费者体验的策略背后,成本和风险却由商家承担。
例如,商家参加抖音的达人直播遭强制要求开运费险,淘宝的618活动也有类似要求。运费险根据退款率的高低有所浮动,比如女装一单运费险3.61元,一旦退款率上升到50%,运费险就同步上升到7.2元。此外,过去免费的淘宝直播今年也开始加收服务费,这些都会导致商家在平台侧的成本上升。
周枫表示,今年各平台的女装退货率明显飙升,特别是618期间的折扣,让很多用户先凑单后退款,“我身边很多同行的退款率已经上涨到60%以上,鞋类退款率也接近50%。”
商家圈里流行一句玩笑话——卖得越多,赔得越多,所反映的正是大促中无形增加的成本。
即便压力重重,今年618周枫还是选择加大了投放,基本上是去年的2倍。基于对未来行业消费的悲观预期,他放弃了对净利润和现金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