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6 00:11:46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侦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1.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这组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推动专利下书架、上货架,取得显著成果。
专利产业化,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也是企业运用专利制度增强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2023年中国专利侦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企业实现产业化的发明专利平均收益达829.6万元/件,较上年增长3.8%;用于自主品牌产品的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达1067.1万元/件。以技术创新成果为内核的专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当前,随着各地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服务、完善专利权转让登记机制、帮助企业对接优质投资机构等政策措施不断落地,企业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成效明显,专利产业化效益持续提高,融易新媒体消息,但也要看到,专利的转化运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比如,有的企业资源要素缺乏、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较弱;有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专利转化率偏低;等等。对于企业而言,要实现以专利产业化塑造竞争优势、培育发展动能,需要进一步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专利获取、转化、应用的效率与效益。
一方面,企业应下力气练好内功,形成更多高价值专利,提高专利产业化质量。发明专利是技术创新成果的载体,其质量的高低与技术创新能力密不可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和基础。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聚焦关键领域,加速技术升级迭代,形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创立知名商标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专利技术产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另一方面,企业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专利技术精准对接,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缺少资金和人才、缺乏渠道,面临技术获取难、推进专利产业化评估难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多样化、差异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措施,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内生动力,畅通专利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让高价值专利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
实现专利产业化,企业需避免科研成果盲目转化、随意落地,要围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堵点难点,有效解决专利转化应用的源头质量问题、主体动力问题、市场渠道问题,推动更多高质量、有转化应用前景的专利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将无形“知产”变为有形资产。(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