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强化京津冀动力源功能

时间:2024-04-11 00:55:03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年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根据北京市发改委的数据,10年来,北京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城市框架完整拉开,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23年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570亿元,央企累计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美丽宜居京津冀成果丰硕,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京津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4260.9亿元,是2013年的2.2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三地不断推动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不过,成效背后,仍有堵点、卡点待解决。例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需不断完善,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还应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深度和广度不够,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还不高;京津冀营商环境还需优化;等等。下一步,要在政策体系完善、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京津冀动力源功能,将其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完善疏解政策体系,有力有序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推进标志性项目向外疏解,鼓励企业在疏解过程中对体制机制、业务范围、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提升。继续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着力解决疏解人员关注的子女教育、医疗、住房、薪酬、社保、医保、公积金等“急难愁盼”问题,尽快制定出台细化政策措施。探索利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增强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内生动力的实践路径。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合作,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溢出效应,津、冀围绕北京的创新链重塑各自的产业链。建立三地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平台,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注重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区域协调联动。利用京津冀深厚的工业基础,整合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一体谋划发展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京津冀商事制度协同改革,推进京津冀协同监管,加快实现三地监管执法领域标准互认、数据互用、信息互通。强化京津冀政务服务合作,建立“同事同标”事项动态管理机制。促进京津冀跨境贸易协同开放发展,融易新媒体消息,深化京津冀口岸合作和通关监管一体化改革。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保护,构建知识产权案件跨区域协作治理体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晓静) 


近期热点

强化京津冀动力源功能 04-11

中经评论:挖掘农业节水灌溉潜力 04-11

改善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04-11

中经评论:推动政府“钱袋子”越来越透明 04-11

中经评论:融合发展的里程碑 04-11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