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22:08:02来源:经济日报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区域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推动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大型中心城市为核心,中小城市、卫星城镇为依托的大型城市群或都市圈加快形成。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加快,推动城市群内部实现消费联动。
大型中心城市消费集聚能力大幅提升,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载体依托。近年来,区域中心城市国内外消费品、服务消费持续扩张,特色、热点及主题商圈加快形成。2021年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超过1万亿元,深圳、成都、苏州超过9000亿元,还有9个城市突破5000亿元,形成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梯队阵型。
现代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新路径。一系列科技前沿创新技术加快突破和应用,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集聚商品和服务需求、更大范围整合配置资源、进一步激活创新创业活力提供了支撑。
国家消费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夯实了制度保障。近年来,围绕居民生活、扩大消费、营商环境、电子商务、流通创新、对外贸易等,国家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建设一批新平台,开展了多类型试点。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消费政策体系优化完善,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五大城市各具品质特色
主持人:我国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哪些成效?具有哪些特色?
依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在带动一批大中城市提升国际化水平的同时,也有助于加快消费扩容提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和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一年多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首店首发经济初具规模。首店首发经济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和北京作为代表城市,在首店首发经济方面持续发力并取得成效。上海作为吸引首店首发的先行者,首店新增数量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累计开设各类品牌首店1078家,2022年上半年吸引366家首店落户。2021年北京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2020年入驻首店数量的近5倍,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处于全国首店经济第一梯队。
便民生活圈初见成效。便民生活圈作为满足居民衣食住行基本需求、体现高品质社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是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海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市民从身边小店的点滴变化中感受生活品质提升,形成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大众消费生态。
商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力。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推动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购物示范场景,推出一系列商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上海百联集团推出支付即积分的会员功能,让消费者每次付款即可在百联小程序账户内获得消费积分,可直接兑换停车券,免除去服务台排队登记的麻烦,大大提升商圈软服务能力。
品质消费供给呈现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由大众化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牵引消费供给向多元化发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重打造新消费场景、丰富商品供给以及促进服务产品提质升级。北京围绕加快培育国际化的消费聚集地、城市体验消费的新地标、满足地区综合消费的消费圈三条主线,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多层次引进服务品牌,丰富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国主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发展的各具特色。
北京积极打造地标性消费项目。2021年北京22个传统商圈和20家“一店一策”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升级改造,王府井步行街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环球主题公园、三里屯太古里西区、首钢六工汇等热点项目开业运营;前门大街等6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石景山模式口历史文化街正式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