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9 16:34:08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投资合作明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中欧(中亚)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等贯通,带动内陆地区向两端开放发力,重庆、成都、郑州、西安、武汉、长沙等内陆城市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变。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疏通拓展了与世界联通的路径,货物、人员流动更加便捷,为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为非洲可持续发展创造新机遇
主持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非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杨宝荣(中国非洲研究院经济研究室主任):“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深化中非合作、提升非洲发展能力和助推非洲迈向现代经济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非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地区,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中,中非一致认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对于中国和非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带一路”合作不仅巩固中非传统友好合作,更为非洲在新技术条件下提升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能力和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一带一路”合作积极践行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大力弥补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中非合作论坛多次在宣言中指出,受制于融资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是非洲发展的重要瓶颈。从联合国大会2000年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到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国际对非合作的首要内容。但从国际合作看,直接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的规模性方案基本没有,以个别项目建设帮助非洲国家改变滞后基础设施的合作方式成效并不显著。相较而言,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电力装机容量1.2亿千瓦、通讯骨干网15万公里,网络服务覆盖近7亿用户终端。2016年—2020年,非洲开工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总额近2000亿美元,2020年中国企业实施的项目比已达31.4%。中非合作不仅帮助非洲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合作项目也为相关国家产业升级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合作对接非洲自身发展需要和规划,推动多元文明共同发展。21世纪以来,非洲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提出通过“伙伴关系”实现自身发展的地区、次地区发展综合方案,其基本出发点是在国际合作中维护独立自主发展。中非“一带一路”合作以伙伴关系支持非洲,有利于非洲构建统一大市场的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同质性产业合作成本,便利区域内经济合作和资源流动。2013年—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的44.65%落地非洲。2000年—2020年,中国参与建成公路铁路超过13000公里,建设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援建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为非洲培训各领域人才16万余人,极大改善了非洲国家投资环境,使其成为国际产业资本关注的热点地区,为持续发展带来新动力。
“一带一路”合作与非洲国家共享发展经验,探索发展中国家市场化条件下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径。大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升级,需要特定制度条件和环境。非洲国家一直在大规模工业化道路上积极探索,但受制于基础设施落后、国际合作环境等制约,难以更高水平参与国际产业合作。针对非洲在国际体系中长期面临有增长无发展困境,我国积极探索“园区方式”新路径,提出诸如“电矿冶工贸”等新方式由点到面推动当地工业化发展,非洲从中国进口贸易额超过50%集中在机电、高新技术产品领域。截至2021年底,中国与15个非洲国家建立产能合作机制,在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农业园区等示范项目带动下,累计投资21个项目,直接投资超过430亿美元,设立各类企业3500多家,聘用非洲本地员工比例超过80%,直接和间接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从现代基础设施到高附加值制造业,中国企业走进非洲推动当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其改变长期发展动能不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