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6 20:40:01来源:新媒体
他迎难而上,抓住机遇,说服了市、乡两级领导,拿到新华联集团投资项目。在1994年8月,这家落后的乡镇企业摇身一变,紧跟时代发展,成为醴陵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
(与外商合资成立了中外合资企业)“我那时候取‘华瓷’这个名字是藏着一点野心的,‘华’代表中华,‘瓷’代表中国China。‘华联瓷业’就是要让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走中外合资,是第一个“吃螃蟹”,但许君奇意识到,能让企业在政策优惠和规范管理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绝对是一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路。“由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化为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通过股份制、董事会制的管理机制来实现企业的自主权,融易新媒体消息,就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经济的习惯、思维和意识,这也让华联真正走向现代化企业发展之路。”
作为湘商代表人物之一,果敢务实的许君奇认为,企业只有“专注”才能成功。“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得了”,这句话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华联一路秉持的价值观。
“华联是熬出来的,当时企业基础很薄弱,许总是带着一帮只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在干,凭的就是为陶瓷发展‘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在支撑。”老华联人在回忆企业一路走来的艰辛时,非常动情地说。
合资后,华联生产线由4条发展到19条,生产能力提高了18倍。改革就像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推动华联加速发展。1994年底,华联拿到了出口贸易的命脉——自营出口权,开始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1996年,许君奇第一次带着自家生产的炻瓷产品亮相广交会,连一个独立展位也没有。他花“高价”买下了4.5平方米的半个展位,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市场的需求。仅有半个展位的华联炻瓷,在那届广交会上一炮而红,一举拿下了上百万美金的订单。在其他企业还在跟外贸公司做代工时,华联则凭借自营出口权与国外客户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实现了价值最大化。
“我们一般从8月上旬开始准备秋季广交会的展品,我记得有一年,所有参展前达不到展出标准的样品,基本上全部毁掉。还有一次,一个要求薄的器型打样的时候遭我做厚了,许总直接将样品摔到我脚下。”红官窑酒器事业部负责人回忆说。
“一开始就符合”是华联不变的质量要求。在生产和设计过程中,华联秉持着“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打磨出一件件客户认可、用户喜爱的产品,逐渐在遭誉为“中国第一展”“中国对外贸易的晴雨表”的广交会上崭露头角,拿下多个国际订单,实现内销转出口的“走出去”发展战略,也改变了中国日用陶瓷的低端形象,进入了欧美中高端市场。
(华联瓷业参加第136届广交会)就在前不久闭幕的第136届广交会第二期,华联已经成为拥有27个展位、243平方米面积的“常驻嘉宾”。通过不断深入色釉陶瓷的技术研究,华联掌握了其发色原理、结晶原理、窑变原理,成为国际色釉陶瓷界的领导性品牌,华联瓷业的颜色釉陶瓷也成为历届广交会的风向标。
从1994年合资进行体制改革,到2000年突破1亿元的销售;从2000年进行第二次体制改革,到2002年突破两个亿,2006年突破4个亿。2023年,华联总资产达19.97亿元,销售收入14.07亿元,日用陶瓷出口规模连续14年在国内同行业中排名第一。
卓越的外贸业绩,让华联一举将国内众多日用陶瓷企业远远甩在身后。
一个“实干家”,如何做强一个行业?
普通企业往往遭行业改变,而杰出企业却在悄悄改变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