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20:15:03来源:互联网
众所周知,医疗产业受政策影响极大。若抓住机遇,跟紧政策方向,企业发展将事半功倍;但若错失时机,逆势而行,企业或将遭市场淘汰。
近几年,在涉及医疗器械行业的相关政策中,供应链成为高频词。
一方面,多个国家级政策陆续发布,强调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202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要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精准识别上游间接供应风险,预见下游反向传导市场风险。
之前,国务院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将“提高全球供应链安全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其中指出,要制定和实施国家供应链安全计划,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全球供应链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商务部等8部门也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及《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规范》。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持续发布供应链相关政策,计划增强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例如,深圳市发布《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供应链图谱,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企业集聚深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并围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领先全国、比肩国际的供应链核心企业。
苏州市发布《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强链补链三年行动计划》,期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业优势领域,继续精耕细作,提升核心竞争力。
此外,还有威海市、新乡市等诸多地方政府也发布了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
从公开的众多政策中可以看到,国家高度重视产业供应链工作,多次提到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为什么如此重视产业链、供应链?是因为大国经济需要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目前,国内企业在采购海外芯片、导线、电极、材料等关键部件时,可能被遇芯片停产或海外供应商受巨头影响而无法供货的情况。
例如,无双医疗在研发ICD产品时,就在4年内经历了5次高压模块关键裸芯(DIE)停产或供应商停止供货。幸运的是,如今,无双医疗高压模块的所有关键器件几乎都实现了替换,真正掌握了研发和生产的自主权。不过,上游原辅料、核心零部件、生产设备、分析仪器等其他细分领域仍然存在大量“卡脖子”现象,需要国内企业逐一攻克。
都在加码发展供应链,创新企业该选哪儿?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的主体是企业,关键也在企业。因此,各地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供应链,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又一次机遇。
不过,机遇并不容易抓住,需要创新企业明确不同城市的优势产业集群及政策引导方向,并根据自身特点合理选择,如此可在获得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截至目前,北京、深圳、苏州、上海、南京、天津、泰州、武汉、威海等城市均已加大力度发展医疗器械供应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实施路径上,各地从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分别着手。
首先,引导本地医疗器械产业向上游延伸,补齐上游供应链短板。
例如,苏州要补齐上游原辅料、核心零部件、生产设备、分析仪器等环节;深圳要支持其制造业龙头企业向供应链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等专业服务;威海市要推动其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关联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关键材料国产替代;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推进生物医用材料上下游协同创新攻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产业链基础条件、面临的发展形势有所不同,各地重点突破的上游供应链也有所不同。究竟到细分领域,苏州计划重点发展高端生物试剂、生物原料、培养基、病毒载体、生物反应器、层析树脂及设备、离心机、过滤器、规模分离纯化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医用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技术或产品。
深圳计划聚焦突破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新型体外诊断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与植入器械、高性能呼吸机和体外膜肺氧合机、微创外科内窥镜、医疗机器人等设备的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攻关大型医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整机设计以及精密加工制造等工艺,突破超声换能器高性能压电复合材料、植入骨材料、植入器械原材料等上游原材料的自主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