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1 11:22:30来源:互联网
在冲刺深交所未果之后,聚合数据转而奔向港交所。
8月25日,天聚地合(苏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聚合数据),递表港交所,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聚合数据的前身新科兰德科技成立于2010年2月,由左磊、秦诚、王昊今共同创立,三人为大学校友。此后,秦诚、王昊今相继转让股份退出股东行列。
截至IPO前,左磊、华洹夫妻合共持有公司约53.33%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自A轮融资就进入聚合数据的京东科技,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6.48%。
(图 / 聚合数据招股书)
包括京东科技在内,聚合数据已经引入了4轮融资,并进行了数次股权转让,估值也逐步攀升。但「子弹财经」对比发现,聚合数据在证监会、港交所分别递交的资料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
以京东科技为例,按照证监会披露的资料显示,2014年,京东科技(时称京东金融)向公司注资1950万元。但最新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京东科技向公司注资金额高达195亿元,两者相差整整1000倍,令人诧异。
这不合理的数据背后,聚合数据到底发展如何?
1、行业第一里的“水分”近年来,数据服务市场越来越活跃,涌现出了大量数据服务平台,聚合数据就是一家综合性API数据流通服务商。
据了解,这并不是聚合数据第一次冲刺资本市场。2018年底,聚合数据曾在深交所创业板递交招股书。2019年2月,进行一次书面反馈之后再无下文。
时隔5年,融易新媒体消息,聚合数据转头冲向港交所。9月7日,「子弹财经」试图向聚合数据方面询问,为何终止于深交所IPO以及此次选择冲刺港交所的原因,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那么,此次赴港IPO的聚合数据是否有明显优势?
从市场竞争力来看,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收入计,聚合数据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API数据流通服务商,市场份额为6.1%。
但「子弹财经」发现,这不是指企业的整体业务,而是一项分支业务。按照招股书的说法,这项荣获行业第一的业务2022年收入为1.45亿元,这与企业整体的营收并不吻合。
(图 / 聚合数据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3月,聚合数据的收入分别为1.78亿元、2.6亿元、3.29亿元、9561.4万元。其中,2022年API市场的查询服务收入为1.45亿元。
(图 / 聚合数据招股书)
据了解,聚合数据的核心业务是API市场服务和提供数据治理解决方案。其中,API市场服务包括向下游客户提供数据查询、信息验证和充值接口等服务。也就是说,位于行业第一的业务只是API市场服务三大业务之一的查询服务。
即便如此,聚合数据也并没有和后来者拉开太大距离。招股书显示,位列聚合数据之后的公司A市占率为5.3%,与聚合数据的收入相差不到2000万元。
另外,相比于节节攀升的收入,企业的净利润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表现起伏不定。报告期内,其净利润约为2722.3万元、4596.6万元、4128.4万元、978.8万元。于2022年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滑10.2%。
(图 / 聚合数据招股书)
对此,聚合数据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毛利率减少及开支增加,尤其是研发成本、行政及其他开支增加。
这一解释能否让资本市场信服犹未可知,但聚合数据还有更重要的问题要解释清楚。
2、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回顾聚合数据过往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几乎将前途系在大客户、大供应商身上。
报告期内,聚合数据极度依赖大客户。2020年-2023年3月,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8.7%、41.1%、43.7%及79.2%。
其中,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11.6%、11.7%、12.4%及44.3%。
同期,聚合数据向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总销售成本的68.7%、56.2%、69.9%及89.1%。其中,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销售成本的25.2%、37.4%、37.5%及60.4%。
不仅如此,聚合数据的客户、供应商之间互相交叉。招股书显示,有三位大客户同时位居前五大供应商之列。
「子弹财经」梳理发现,聚合数据的三位客户H、B、K同时是企业的供应商,分别对应供应商A、供应商F、供应商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