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1:59:02来源:新媒体
最近,因为简历有“空窗期”求职被拒的话题引发热议,无奈的打工人甚至喊话HR,“我们是有空窗期,不是有案底”。
同样是在简历上出现一段职业的空白期,但空窗期这个词,听起来就不如去年流行的Gap Year(间隔年)来得潇洒。
如果说Gap Year是一种年轻人的主动选择,那空窗期则是一场被动停下来之后,还要保持乐观、积极争取的人生考核。
猎聘曾在一份调查中提到,仅有41%的HR表示可以接受空窗期超过6个月的求职者。求职者的真实感受如何?「定焦」和五位经历过漫长空窗期的求职者聊了聊。
他们中,有的人频频因为空窗期被拒,为了顺利入职,听从某个HR的建议“粉饰”自己的离职时间,让自己的简历好看一些;有的人后悔裸辞,表示误判了求职市场现状,为了入职已经打算放下身段、降低求职标准。
但这些正在经历空窗期的年轻人,并非完全被焦虑裹挟。有的人利用空窗期做副业,卖内衣、做自媒体;有的人学习Python、SQL和小语种,并积极准备面试技巧,应对HR们针对空窗期的问询。
人生主动或被动按下暂停键,如何不走下坡路,又如何与自己和解,也是这些年轻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他们的故事,里面也有他们的反思。
半年空窗期是个坎,有HR建议我“修饰”简历甜甜 | 29岁 新一线城市 空窗期一年
我不是那种会频繁换工作的人,基本在每家公司都能待够两年,工作至今,我一共换过3份工作。
去年5月,我选择离职安心考研,可惜没有上岸,所以今年3月开始抓紧找工作,算下来到现在空窗了一年多时间。
自打开始找工作,过程就不太顺利,收不到很多面试机会,有些通过初面的,最后也会被对方拒绝,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些公司担心我29岁未婚未孕,后续会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还有更多公司则是对空窗期太长的人不予考虑。
我能明显感觉到,半年以上的空窗期,是求职者的一个坎。
我把自己的简历挂在招聘网站上,很多招聘相同岗位的HR主动跑来联系我,一开始聊得还不错,但一聊到空窗期,很多人就终止了对话。
有一次,某公司的一位HR联系我,我主动说明自己空窗了一年多,他也很坦诚,“应聘者空窗期在半年以上的,我们都不会考虑。”他还建议我可以“修饰”一下简历,把离职时间延长。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HR理我,于是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简历上的离职日期从去年改成了今年,结果就接到了三个面试邀请。但最后和HR面试时,我还是如实说明了自己的空窗期情况,对方也表示接受。这个月我就拿到了两个offer,并顺利入职其中一家公司。
现在很多公司在筛选简历时,会直接pass掉那些有长空窗期的面试者,我能理解他们的做法。一方面,现在用人单位掌握招聘的主动权,选人标准变得更加挑剔。另一方面,公司也会考虑这部分人还能不能适应当下的职场环境,性价比高不高。
这次经历还让我意识到,空窗期太久,会影响求职者的心态,最终影响他们的求职决策。
我找工作的标准就在一次次被拒绝中逐渐变低,最后拿到的这两份offer,我都算不上特别满意。其中一家虽然需要的通勤时间短,但薪资较之前有所下降;另一家薪资和上家公司几乎持平,但需要通勤2小时。放在以前,这两份工作我都不会看中,但如今经过一番衡量,我选择去了前一家公司,我也算是认清了现实。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分放大空窗期带来的焦虑,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的人还是更有机会。如果有HR问到空窗期问题,我的建议还是最好在初次面聊时就详细说明空窗原因,介意的人终究会介意,反之亦然。
因为空窗期降低求职标准,算不算走人生下坡路?黑妹 | 25岁 广州 空窗期一年
到今年7月,我毕业四年、空窗期一年,心态、精力和钱包都经历了过山车式的震荡。
离职前,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月薪13k、全年14薪,通勤10分钟还有双休,现在想来真是梦想中的工作。但我当时是主动辞职的,还是裸辞,因为感觉自己处于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职业倦怠期,看不到上升空间的我,就想跳出来看看其他机会。
领导曾三番五次的挽留我,提醒我外面的就业环境比较严峻,叫我先不要轻举妄动,但我一毕业就在那家公司待了3年,跟求职市场有点脱节,觉得有能力的人去哪里都可以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