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0 20:54:01来源:互联网
文|深氪新消费 王怜花
01 唯一从德隆系全身而退的品牌唐万新,尽管是个小个子,但也是蜚声中国企业界的大人物。
他此前执掌的“德隆系”,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最巅峰的2003年,唐万新通过德隆系控制了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200亿。
但据后来一些八卦整理,唐万新面前有两个没有care他。
第一个是牟其中。这是一个狠人,能用500车皮商品换苏联4架飞机,还想把满洲里打造成北方香港。
牟其中和唐万新,2007年曾一起在洪山监狱服过刑。小24岁的唐万新尽管已是中国第一悍庄,但看到商界传奇人物后,也不得主动向其示好,并表示要借手机给牟其中。
但牟其中只“是侧着脸,瞄了他一眼,很不屑地‘哼’了一声,不加理睬。而唐万新,这时则是羞得像个小女孩儿,脸倏的一下红了。(1)
另一个是朱新礼,他可能没有牟其中这般出名,但作为果汁大王汇源的创始人,在中国商界亦是无人不敬慕。
朱新礼比牟其中更早与唐万新“面基”。早在2000年,唐就给朱来了一通电话,邀请他前往新疆一见。
那个时候,汇源已经成立8年了,一年12亿的销售额占据了行业超过20%的份额。朱新礼希望再把汇源做大做强,可惜手头不宽裕,恰好唐万新是个“大财主”。
但很多人对此稍有心虚。一旦在这场资本游戏中被德隆系吃下,从未有企业能够逃脱出来。
果不其然,汇源和德隆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唐万新因救市护盘开始不断找汇源借钱。两个人牵手1年,他已经从汇源借走了 3.8 亿。
汇源似乎在德隆系的口中越陷越深。于是,朱新礼与唐万新摊牌,谁能在1周内先拿出8亿,就买下对方股份彻底分手。
与“财主”比流动资金,大家都在说朱新礼太冲动。但没想,最后唐万新退出,汇源也成为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从德隆系退出的企业。
显然,朱新礼是会玩资本的。几年后的2007年,汇源便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港元,创造了当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 IPO。
02 中国版可口可乐,祸起于被巴菲特点赞对抗德隆系和IPO成功,朱新礼与汇源可谓名震四海。这影响力有多大?远在美国的股神巴菲特,都盯上他了。
在与德隆系合资时,唐万新是拿了5.1个亿现金入股的。借着这笔钱的起势,汇源建了20多个生产基地,甚至跑到重庆投建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
据说,当时的PET生产线,全国只有14条,汇源独占11条。
加上PO筹资的24亿港元,汇源果汁2008年的战绩是:全国生产基地32个,种植园20个。
这些数据通过港交所公开披露,并转化成几串字节,流到了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只有40万人口的奥巴哈市。巴菲特的办公室在那里。
看到数据的巴菲特,还专门找到了可口可乐高层,提醒他们一定要关注远在中国的汇源果汁。
可口可乐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得意的投资,1988-1998年在它身上就赚了120亿美元。而在巴菲特眼中,汇源果汁就是中国的“可口可乐”,非常值得投资。(2)
得到股神指示,可口可乐2008年初就赶到中国,打算收购汇源。当时,汇源果汁的股价是4.14港元,但可口可乐直接想用179.2亿港元买下整个汇源。算下来,相当于12.2港元/股。
谁看到这个数字都很诱惑,朱新礼也不例外。
况且,朱新礼真的累了。1992年创业以来,他说自己没有休息过一天。要是能把汇源卖给可口可乐这种巨头,就像把女儿托付给了一个担当之人。
至少,员工和股东从利益上不会得到损害。
为此,朱新礼接下来的日子一心铺在收购交割上。可口可乐有自己的渠道,让汇源裁撤销售渠道,他便一年裁员4000多人,接近50%。另外,他还2个月投20亿,到各地建设水果生产基地。
但这期间,隔壁牛奶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国际牛奶无菌包装商利乐、SIG等品牌进入中国,通过低价销售灌装生产线从而要求企业排他性采购自己包装的手法,快速抢占市场。
后来利乐两名员工离职,打算做同样的生意。但未来几年的生意,都被这种排他协议给限制了,于是将这种通过捆绑协议搞市场垄断的现象进行了举报。
据说,这两位员工连续八次带着材料向商务部、发改委、人大进行反垄断申诉。后来有媒体总结其意义,表示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成立。
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正式实施。
朱新礼运气不好,《反垄断法》实施在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之前。经过商务部审核,最终认为这个案子不符合《反垄断法》规定,收购叫停。
收购叫停了,但事先为收购做的准备却没有办法急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