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清盘预警公告频频发布,近日,中金绝对收益策略、长江量化匠心甄选等多只产品也相继发布清算报告。从基金清盘数来看,截至2月24日,年内共有47只基金清盘,去年同期为27只,同比增幅74%。其中,权益类基金、指数基金清盘数量均为16只,分别占比34%;债券型基金清盘数量为11只, 占比23%。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优胜劣汰成常态
对于开年以来基金市场加速洗牌,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市场原因,公募基金产品优胜劣汰是业内常态,公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同类型产品,尤其是指数产品的规模集中度有增加趋势,在市场表现较好时,业绩优异基金受市场关注更多,规模增加更快,而业绩表现不好基金受市场关注度较低,规模未有明显增加,甚至下滑,引发被动清盘;二是监管原因,为了维持基金产品运作,基金公司需要持续投入资源,一些基金产品缺乏竞争力,长时期维持较小规模,成为“迷你基金”,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政策方面不断加强对“迷你基金”的监管力度,在较好的市场行情下,基金公司可能顺势而为,主动加大处理存量“迷你基金”进行资源整合,用在更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基金产品上面;最后,基数原因,随着公募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存续基金数量持续增加,基数增加也导致清盘基金数量有所增加。
北京一公募从业人士认为,近两年公募基金行业大扩容,基金数量越来越多,而行业竞争加剧,因此清盘基金数同比有所提升,未来基金清盘的现象或将越来越常态化。一些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大概率会被市场“优化”,“投资者更愿意选择或乐意申购的,依然是风格特色鲜明且能长期保持业绩优异的产品,基金市场优胜劣汰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晰。头部基金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渠道资源,在推销基金时更容易。”
同时,该公募人士表示,基金绩效与市场行情之间有时滞性,2023年初市场行为应以2022年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巨幅震荡、部分基金投资者进行赎回的背景判断,产生“投资者赎回→产品权益仓位降低→为了维持仓位水平而被动投出现金头寸→净值出现不必要的波动→投资者赎回”的惯性,导致规模较小、绩效较差的基金逐步濒临清盘线。
华北一基金人士也认为,基金大量清盘是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进退有序是健康的市场业态。
“多种因素造成了基金清盘数量的提升,比如因完成收益目标或其他原因,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幅撤资导致基金规模不足触发清盘,或以‘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方式清盘。这些因素跟市场回暖相关性不高。”该基金人士直言,市场加速洗牌首先是高存量带来的大量淘汰,由于基金市场的火热,近年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些基金将陆续迎来成立3年时2亿元规模的存续考核,近期或出现更多集中退场情况。其次,市场洗牌也说明通过不断发行新基维持规模、获取收益的经营模式不可持续,部分高度同质化的基金已经触及5000万的生存底线,基金管理人希望集中团队投研资源,深耕特色主题,增强品牌基金竞争力。
市场持续回暖
多举措布局管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