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1:34:02来源:
她表示,配置结构上倾向于平衡。成长股的反弹较快,需要得到业绩的进一步确认,而业绩最底层还是有赖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我们认为经济的托底政策可能会持续。稳增长的板块是否能继续上涨要看经济的恢复程度,以及政策的应对。基于上述对经济复苏力度和节奏的分析,我们认为更加平衡的配置是更好的应对策略。 基金公司投研平台 为产品投资提供有力支撑 工银瑞信作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基金管理公司,拥有“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等三方面优势,从而为产品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投研平台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加强投研“平台化”建设,设立了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通过发挥公司投研队伍的集体智慧,加强资源共享,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此外,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平台建设,助力提升公司投研资源共享效率和强化投资风险防控能力。 投研一体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秉持“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理念,建立了覆盖宏观、行业、公司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分析,并加强研究成果向投资转化,为公司各类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才梯队方面。近年来,工银瑞信已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梯队结构和“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工银瑞信投研团队178人,投资人员平均拥有12.7年的从业经验,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例超过5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82位!基金经理变动加速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动呈加速趋势。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282位,涉及到125家基金公司。这一数据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除了袁芳之外,今年不少知名度较高的基金经理的离职,多数基金经理选择奔私,也有部分基金经理只是改换门庭。从奔私的来看,原中欧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在3月末成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兴证全球副总经理董承非加盟老同事的“睿郡资产”;而宝盈基金前基金经理张小仁、前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陈剑波均加入了私募行业;而宝盈基金前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华安基金前投资部总监崔莹也已相继“奔私”等。 每一波基金经理离职潮伴随着每一轮公募基金热销、明星基金经理功成名就的浪潮,意料之内且在情理之中。前两年的结构性牛市带来的公募赚钱效应或是这轮基金经理离职的的大背景。 据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直言,基金经理离职潮和市场的周期有关,每波大潮都是伴随着市场赚钱效应产生的:2007-2008年、2014-2015年、以及2021年以来,融易新媒体,市场都经过了一轮上涨,通常经历过一轮大牛市会有一部分的管理人离职。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离任乃属正常现象,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也存在双向选择。近年来基金经理流动较快,某种程度上是国内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导致的,基金经理的良性流动是基金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三年基金行业明显加强了投研平台的宣传力度,而淡化基金经理的个人因素。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公司是以投研能力为立身之本,投研的核心是理念、框架体系和团队。虽然基金的业绩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能力和经验,但基金的成功运作离不开一整套专业投研体系的支持。重大战略性投资决策一般由投委会决议,行业和个股分析由研究员来提供,彼此分工非常明确。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采取这种精细分工,可以把个人情绪化的因素降到最低从而控制投资风险。往往平台型头部基金公司,拥有完备成熟的投研团队,也有不错的人才梯队培养,在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下,某一位基金经理的离任影响都比较有限。 此外,还有人士表示,一个有着长期发展前景的优秀行业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江山代有人才出”毋庸置疑,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投资人士。 “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将不断酝酿出新的投资机会,和抓住这些投资机会的优秀基金经理。在此背景下,作为帮助投资人打理资产的基金经理,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进取的状态,跟上市场和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为投资人实现投资目标。” 据一位基金研究机构人士乐观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