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2 16:06:12来源:融易新媒体
曾少峰说,老人缺的不只是吃喝,还应有子女的陪伴。推出“一元亲情套餐”,就是要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与老人团聚。每到周末,不少老人被小孙子孙女牵着到幸福食堂就餐。
幸福食堂在日常活动中倡导敬老孝德文化,5万名大学生、企业老板员工、机关干部、部队战士、医护人员、下岗职工等应招成为敬老志愿者。他们每周按预约轮流到幸福食堂做清洁,为独居的病残老人送餐上门、陪老人聊天。
志愿者陪老人看电影,给老人过生日,参加社区孝德文化节、敬老联欢会等活动。食堂还开办了“靓妈课堂”“爸爸夜校”,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让更多的中青年参与敬老爱老。
从不觉得几百万元亏损划不来
“最初我以为只要舍得投入就行,做着才发觉,这不光是钱的事。”为了这份公益事业,曾少峰说,比开公司时操的心多多了,心灵上的富足也更甚。
他说,以前脾气不好,现在很少有事情能让他上火。对老婆孩子或对他人,都能看到美好的一面。孩子也受他的影响,变得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疫情期间,读大一的儿子每天跟他一样,天天起早贪黑做馒头。
曾少峰(右)专程送来爱心馒头
“想靠社区食堂赚钱的绝对做不长。”亏了几百万的曾少峰,当相关部门要给他补贴时,他又拒绝了。“要靠补贴来存活太没面子。”他说。
曾少峰说,这些年支撑他走来的,是老人的肯定和社会的鼓励。而他想做的,是通过幸福食堂做成一种公益模式,让公益精神传递下去,做道德的模范和榜样。
他还记得有一年的电视问政栏目上,一个老人面对镜头说:给社区打零分。当时他就想:我一定要把食堂做成公益事业的一面旗帜,自己做成榜样,不让孩子看笑话。
给老人送馒头
他开始探索自己的公益模式。从单纯的做食堂,到有公益品牌的运作雏形,再到武昌电力新村社区,以市场营销收入补老人低价就餐亏损,慢慢形成公益产业。如今,道能义工团队形成品牌的复制、规范管理、市场化运作,打造出自己的公益文化产品。
凭借价廉味美的公益品牌号召,幸福食堂面向社会普通群众的定制快餐受到周边企业职工欢迎,仅电力新村社区日均就有100多份订单,渐渐弥补亏空。
“我从来没为几百万觉得划不来,过有意义的生活做了有意义的事业,我这辈子都是值得的。”他说。
有需要的社区,可继续与本报周记者18071059689联系捐赠爱心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