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7 14:20:53来源:互联网
罗永浩直播刮胡子,带火了两款剃须刀。
一是大众熟知的手动剃须刀吉列,二是小米做了5年的电动剃须刀映趣。数据显示,当时直播5分钟,映趣剃须刀卖了5万多件,销售额超过300万——这是当时罗永浩直播带货的单品销冠。
但这时,网络上一个问题引发热议:“小米有品做了5年剃须刀,为什么还是无法赶超飞科?”
这是事实。中国剃须刀市场里,手动代表吉列莫属,电动代表就是飞科。
中怡康统计数据显示,“FLYCO飞科”品牌电动剃须刀2019年度线上和线下市场零售量占比分别达到46.15%、39.15%。
这个数字意味着,飞科把持着剃须刀市场半壁江山,国产剃须刀之王当之无愧。
但如果把5年的时间拉长一点呢?10年、20年后再来看,结果可能就不一定了。毕竟,当下的飞科已经暴露出了他的风险:
▍第一,QYResearch预测,至2023年,我国剃须刀产业规模将增长至3.9亿只,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3.08%。
在整个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期间,飞科却转头下滑了。据飞科2020年Q3财报显示,其营收27.20亿,同比下滑3.51%;净利5.29亿,同比下滑14.67%。
这不全是2020年疫情的“锅”。对比以往,这已经是飞科连续第7个季度业绩下滑了。从2019年第一季度以来,飞科营收、净利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第二,纵览整个剃须刀行业,飞科可谓四面楚歌。
电动剃须刀领域,飞利浦、博朗、松下等国际品牌环伺四周,映趣、素士等新品牌崛起迅速;手动剃须刀领域,吉列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85%以上,可谓铜墙一块。
飞科此时式微,引发外界审视。
创办:定位中端剃须刀第一
飞科创始人李丐腾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出生在温州的他,年轻时尝试过不少工作,比如仓库管理员、摩托车修理工,甚至还摆地摊卖过眼镜。
直到1995年,李丐腾进入一家叫日达的剃须刀厂,主要工作是焊接电路板,焊一块挣0.15元。
当时的温州,经济腾飞伊始,家庭式小作坊遍布街头巷尾。这就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基础配套,只要有挣钱的产品出现,所有作坊都能很快调整产能,跟风生产。
剃须刀行业也迎来了这样的问题。当时日达生产的低端电动剃须刀被全城效仿,产品出厂价被压到了7元不足,市场终端批发价从27元砍了一半,只剩下13-14元。
但这个时候,在温州百货公司的专柜里,一款双头旋转式剃须刀可以卖到2000多元——它就是飞利浦。
李丐腾看到了品牌溢价的赚钱机会。当时已经作为主管的他,建议老板自产自销打造品牌。但日达老板逃不过传统生意人“路径依赖”的思维,认为做品牌毕竟前途未卜,大量批发还是能赚到钱的。
年轻的李丐腾不干了。1999年,他带着打工攒下的10来万离职,跑回隔壁的温州永嘉创办了飞科电器。
当时剃须刀市场格局很明了。市场80%的产品是日达这种小工厂生产的低端剃须刀,产品价格在100元以内;此外就是飞利浦这种国际高端大牌,产品价格带从500元可以一直延伸到2000元左右。
中端产品还处于市场空白。为此,李丐腾也研发了一款双头旋转式剃须刀产品,将其价格定位在100-300元之间。
那时的李丐腾,估计还不清楚什么叫定位理论。但在二十多年之后来看,融易新媒体,他确实将飞科的成长打磨成了特劳特“第一法则”核心原理的典型案例。
在温州市场甚至全国,飞科一开始就将自己在消费者心智中区隔出来,成为中端剃须刀领域的第一,以此引领企业经营,赢得更好发展。
冷启动:上游抵押模具、下游承诺退货
按照温州当时的生产基础,李丐腾这个产品一旦推出,预估整个市场不出半个月就会有相似产品出现。
如何快速抢占这个市场?这场成为了飞科诞生的第一个问题。李丐腾深知,如果按日达剃须刀的方式来做,经过买地、建工厂、招工人等种种环节,飞科估计早就流产了。
李丐腾必须出一套快拳,抢占中端产品空档期——贴牌代工成为了最优选。
据简道资询分析师介绍,当时,李丐腾带着他的团队曾登门拜访温州地区最大的剃须刀代工厂。结果对方人都没见到就被拒接了。工厂员工带了一句话,“给我们多少钱也不愿给飞科电器生产。”
这是当时温州所有OEM代工厂,都是这样的想法。他们担心这个行业突然窜出一个品牌,这将影响工厂的其他订单,甚至听任新品牌的摆布。
这是不针对李丐腾,所有的新品牌都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