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9 04:20:01来源:互联网
中国汽车行业的价格战波及至上游零部件供应商,迫使他们陷入激烈的竞争环境。当前,本土零部件供应商面临分化局面:那些服务于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公司虽营收增长,却承受着回款周期延长和巨大降成本压力;而与合资品牌合作的供应商,则被遇订单大幅减少的困境。
业界普遍担忧,这种由价格战引发的供应链压力可能削弱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创新能力。以往,车企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年度降价要求约为3%至5%,但眼下,某些头部自主车企已将这一周期缩短为每季度,并提出了高达20%的年降幅目标,严重压缩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更令人忧虑的是,降本过程缺乏明确标准,供应商往往处于遭动接受状态,生存空间遭极度挤压。
车企运用多种策略向供应商施压,包括引入新竞争者激发竞价、利用方案泄露促使供应商降价以维持市场份额,以及延长付款周期至半年乃至一年,加重供应商的资金负担。这些做法虽降低了成本,却导致汽车零部件市场陷入恶性竞争,影响了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长远来看不利于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一些零部件企业遭迫减少研发投入,影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例如,宁德时代和华域汽车等龙头企业的研发费用在2023年第一季度出现下滑,反映到整个行业,汽车专利数量亦出现下降趋势,创新步伐明显放缓。
然而,并非所有零部件企业都深陷泥潭。部分企业凭借海外市场拓展及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相关业务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业绩的显著提升,显示出在特定领域内的技术优势仍能带来发展机遇。
近期高层会议强调需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的内卷式竞争,旨在提醒整个汽车产业链,持续的恶性竞争终将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面对市场的严峻挑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融易新媒体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