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9 02:15:01来源:互联网
6月6日,一项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引起了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科研团队合作,提出了“肠道菌龄”的新概念。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状态对于评估人体年龄具有重要意义,它不单纯依据生理年龄,而是能反映出健康状况。研究指出,融易新媒体消息,保持健康肠道菌群的老年人身体状态可能更加“年轻”,相反,不健康的肠道菌群可能导致年轻人呈现“衰老”趋势。这一发现揭示了肠道菌群在调节代谢衰老方面的潜力,预示着未来可能利用“肠道菌龄”作为抗衰老及预防代谢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干预靶点。
该研究涉及近2万名40岁以上人群,长达11年的跟踪数据。通过对包括肥胖、胰岛素敏感性、血糖代谢、血脂水平、血压、肝肾功能等21项代谢指标的综合考量,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划分出了五类“代谢共患病亚型簇”。这不仅简化了代谢异常的分类方法,也强调了针对不同亚型采用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同亚型的治疗策略也应有所区别。
这五种代谢亚型分别为:代谢健康簇(MC1)、脂代谢紊乱簇(MC2、MC3)、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簇(MC4)以及糖代谢异常簇(MC5)。研究结果显示,与代谢健康簇相比,属于肥胖与胰岛素抵抗簇和糖代谢异常簇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别增加了75%和117%。在另一独立验证队列中,这一关联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凸显了识别个体代谢亚型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精确预测和管理的价值。
关于肠道菌群、衰老及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通过分析4491名个体的粪便样本,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年龄、代谢状况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联系。例如,年轻人体内拟杆菌属较为丰富,而老年人体内普氏菌属更为常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即便在代谢状态不佳的老年人中,若肠道普氏菌含量低,意味着其“肠道菌龄”较年轻,这类个体心血管病风险显著降低,且这种保护效应不受其他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因此,“肠道菌龄”有望成为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及促进健康老化的新型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