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31 22:23:04来源:互联网
应届毕业生小社在网上看到一则中介广告,声称支付3万元就能进入“大厂”工作。同时,朋友的朋友也承诺,只需5万元就能搞定央企内部推荐的面试名额。小社为了增加成功的机会,借了8万元支付了两边的费用,认为这样“双保险”可以顺利就业。然而,最终发现所谓的“内推”全是骗局,不仅损失了金钱,还耽误了求职时间,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毕业季来临,求职陷阱层出不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总结了常见的求职陷阱,融易新媒体消息,提醒毕业生们务必要小心避坑。
常见求职陷阱
高薪诱骗陷阱:以“高薪”或“轻松赚大钱”为卖点,诱骗求职者前往境外工作,结果往往陷入传销陷阱或“刷单诈骗”。
黑中介陷阱:以介绍工作为名,巧立名目收费,最终并不提供实际工作岗位。
培训贷陷阱:通过所谓的职业培训向求职者收取高额费用,实际培训效果甚微,甚至没有安排工作。
猫腻合同陷阱:在劳动合同中暗藏不合理条款,侵犯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假试用陷阱:以试用期为借口,剥削劳动力,不予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扣证件陷阱:用人单位不法扣押求职者的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迫使求职者屈从。
虚假信息陷阱: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骗取求职者的报名费、材料费等。
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通过合法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优先选择合法正当的招聘渠道,如认证的人才服务机构和公共招聘网站。
保护个人信息:在求职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的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避免泄露。
核实用人单位信息:可以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核实用人单位的真实信息,确保用人单位的合法性。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之前,务必认真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关于工资、试用期、工作内容等条款,避免盲目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