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2 02:34:09来源:新媒体
作为互联网发展产生的新业态,专做外卖的食品经营场所近年来不断增多,因其规模小、人员流动大、场所隐蔽、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少等原因,部分无堂食外卖店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也有一些店铺“挂羊头卖狗肉”躲避平台与相关部门监管。如何才能对无堂食外卖店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外卖安全卫生?
站着粘脚 摸着粘手
成捆的食品原材料在地上随意丢弃,狭小的隔间内有人炒菜有人光脚睡觉,灶台上遍布油污……这是记者不久前在北方某地的外卖一条街上看到的。在网络上,也有不少网友反映,当地也存在外卖一条街,且卫生问题普遍堪忧,“真的好脏”“看过之后就丧失了点外卖的欲望”。
近年来,专做外卖的餐饮店铺越来越多,因其不提供堂食,店铺面积普遍较小,相应投资成本较低容易遭经营者接受。而这类店铺因不需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因此往往在网络上进行精美包装后吸引顾客。但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发现,一些纯外卖店铺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记者在北方某地的一处无堂食外卖集中点采访发现,环境卫生差是这些店铺的普遍问题。记者走进一家麻辣香锅外卖店铺,发现地上满是油污,正在工作的厨师脚下垫了几块纸板,操作台上也遭油污覆盖,不大的房间内弥漫着辣椒的炝炒味道。
而在其邻近的店铺内,同样的情况依然存在,相关部门监管人员表示,“站着粘脚、摸着粘手”,一些无堂食外卖店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卫生不过关。“消费者很难看到实际操作环节,所以这些店铺对环境卫生也关注较少”
采访中记者发现,卫生问题不仅存在店铺内,还在店铺外。在一些店铺外,垃圾随意丢弃、油污横流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店铺门口需要经常性用火碱烧才能保障基本卫生”。
有的店铺则将食材随地摆放。按照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为避免鼠害等问题,规定食材必须摆放在离地10厘米以上的货架上。然而记者暗访时发现,多家店铺的半成品食材在地上随意摆放,一些店铺因其空间太过狭小,地上堆放的食材甚至阻挡了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
此外,一些无堂食外卖店铺线上线下“两张皮”。在一家店铺内,记者以无法下单为由向店铺老板询问,然而该负责人将记者引导到一家名字并不相同的网店,并表示他们是同一家。在外卖平台记者看到,有的店铺的网店相关信息很少,但有一些网友评论很完整地将店铺进行“包装”。
记者询问多个外卖平台获悉,为减少商家上传门店图片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商家详情页面所展示图片为消费者在点评后自发上传。此外,无堂食外卖店铺入驻时需要严格审核店铺的真实性、店铺资质证照等。平台要求店铺在后台上传真实环境图,用于审核商户是否真实存在,但是不强制要求展现外露图片。
店铺隐蔽 监管存难题
无堂食外卖店铺由于不主动招揽客户,且与普通消费者没有物理上的接触,缺乏消费者监督,此外因其基础条件较差,确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存在短板。
第一,举报较少,容易遭监管忽视。山西省市监局餐饮处处长刘建红表示,餐饮店铺监管包括监管部门主动监督、消费者举报等途径,但纯外卖店铺因消费者无法看到实际环境,这些店铺的消费者举报反而较少,仅靠监管部门主动执法,限制于执法频次,很难发现所有问题。
有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实际举报量看,纯外卖店的实际举报远低于普通堂食餐饮店铺,“许多时候民不告、官不究,这些店铺往往存在‘隐蔽的角落’。”
第二,基础条件差,责任确定难,监管很难兼顾现实。记者走访时发现,多数无堂食外卖店以“夫妻店”“兄弟店”为主,这些店铺人员少、店铺面积小,刘建红等人表示,这些店铺负责食品安全生产的人员以兼职为主,实际过程中流于形式。
此外,多数无堂食外卖店位置偏僻、店铺租金便宜、投资较小,从业者风险承担能力较弱,太原市小店区市监局的一名执法人员表示,如果处理太过严格,很容易导致店铺关门,但提醒式执法又很难形成震慑,相关执法边界很难掌控。
第三,“放管服”背景下容易成为“影子店铺”。记者了解到,在“放管服”背景下,餐饮类“三小”店铺行政许可属于备案制,即在行政审批部门进行备案即可。一些监管人员表示,许多店铺隐身在居民楼中,监管部门甚至不知道有店铺存在,很难进行实质监管。
加大监管力度 推广明厨亮灶
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小餐饮店铺将重心由线下转为线上,不少大牌餐企也在探索“卫星店”模式,无堂食外卖店铺的增加对监管提出新要求。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加大对这类店铺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