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5 20:09:19来源:新媒体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完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完整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完整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任期的五年,正处于完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2023年9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亮相。
立法规划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总蓝图”。“编制和实施立法规划,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内容,是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主导作用的重要抓手,对于完整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意义重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近日讲述了立法规划出炉的前后经过,并对其进行了权威解读。
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
立法规划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既坚持急用先行,又着眼长远谋划,将立法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项目为“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79件(制定32件、修改47件)。第二类项目为“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共51件(制定28件、修改23件)。上述两类项目中,制定法律60件、修改法律70件。第三类项目为“立法条件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的立法项目”。立法规划还对贯彻确定党中央决策部署需及时开展的相关立法、修法项目作出兜底性安排。
据杨合庆介绍,立法规划积极适应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编制工作注重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完整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党和国家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从立法工作安排的“最初一公里”,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
二是适应完整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需求。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加快涉及重大体制调整、重大制度改革、有关方面反映问题突出的法律修改,补齐法律制度短板弱项,推动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
三是推进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真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立法法,统筹立改废释纂,积极推动相关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的法律制定,发挥法律体系中不同层次立法作用,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四是充分发挥立法规划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轻重缓急,把好立项关;同时又着眼长远,加强前瞻性、引领性的立法项目研究储备,凝聚立法合力,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
据了解,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周密部署安排,大兴侦查研究,着力提高立法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
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召开8场座谈会听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和36个中央国家机关负责同志意见建议,做到省级人大和主要中央部门全覆盖。同时,完整梳理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重大战略部署涉及的立法需求以及相关领域规划等中央文件明确提出的立法项目。向177个中央和地方单位书面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立法规划区分不同情况予以吸收采纳,作出相应安排。
此外,为凝聚共识,深入研究分析上一届立法规划实施情况,将需要继续推进的立法项目结转列入本届立法规划,保证立法工作的连续性。同时,将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作为重点,开展专题研究论证。对相关领域重要立法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就立法规划草案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反复沟通协调,凝聚更加广泛的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立法规划注重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梳理研究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有关座谈会、论证会,充分发挥代表在立法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专门向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立法项目,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使立法规划编制工作更加接地气、汇民意。
三大创新安排值得关注
相比以往,此次立法规划在一些重要立法工作安排上有多处创新。
据杨合庆介绍,立法规划的最大创新之一,是对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作出专门安排。“编纂法典是推进完整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是系统集成完整深化改革成果和法治中国建设成果的内在要求,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方式。经同有关方面反复研究,立法规划列明积极研究推进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杨合庆说。
立法规划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对代表大会审议法律案作出统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