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26 06:15:02来源:互联网
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23日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颁发杰出服务奖,以表彰他创建半相合骨髓移植“北京方案”,为国际血液病学做出杰出贡献。
2024年度移植与细胞治疗会议21日至24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行。会议期间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迈克尔·弗内里斯说,黄晓军创建了一系列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相合(半相合)骨髓移植关键技术,并逐渐发展成基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北京方案”。这一创新疗法使接受半相合移植的白血病患者3年生存率从约20%提高到约70%。基于“北京方案”的关键技术现已推广到韩国、意大利、法国等许多国家。“北京方案”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疗效最佳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系统。
弗内里斯说,黄晓军还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通用关键技术进行了优化和标准化;创建了针对白血病复发的预防-拯救新方案;编写指南和推广通用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等。此外,他建立国际培训中心和示范教学基地,培训了多国移植专业医师,加强了与国际血液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黄晓军说,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本人及其团队工作成果的认可,也是对快速发展的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的激励。他将努力为促进中国血液学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血液学界的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始建于1972年,旨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全球数据和专家协作,促进细胞疗法研究。目前,它与全球约350家血液和移植中心合作,并从2010年起每年颁发杰出服务奖,表彰为国际血液病学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移植与细胞治疗年会由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协会以及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专访|实现全球血液学家的梦想——访骨髓移植“北京方案”创建者黄晓军院士
骨髓移植供者匮乏一直是世界级医学难题。人人都有骨髓移植供者,是全球血液学家的梦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创建了遭称为“北京方案”的非体外去T细胞单倍型相合(半相合)骨髓移植疗法,让全世界20余类、70余种血液病的患者拥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举行的移植与细胞治疗年会上,黄晓军因此荣获国际血液与骨髓移植研究中心颁发的杰出服务奖。颁奖理由之一是:“‘北京方案’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疗效最好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系统。”
作为半相合骨髓移植的全球领军人物,黄晓军开创了全球骨髓移植的一个新领域。会议期间,他接受新华社专访,回顾了自己及其团队多年探索创新的心路历程。
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淋巴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恶性血液病最好的治疗方式之一。但长期以来,骨髓移植要求供者和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百分之百相同(全相合),否则易因严重排异反应危及患者生命。但全相合在兄弟姐妹之间几率也仅约25%。对中国独生子女患者来说,找到全相合供者的机会如抽彩票中大奖一样微小。
黄晓军说,他从攻读硕博时起,“脑子里就始终有这么一个想法:必须解决供者匮乏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国际医学界的观念是:通过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必须去除T细胞。但在临床实践中,黄晓军发现疗效很不理想,融易新媒体消息,于是设想能否改造而不是去除T细胞,从而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率。1998年前后,他开始按照这一思路进行一系列探索,2000年成功进行全球首例改造T细胞的半相合手术,患者至今健在。到2004年,他和团队成功进行了58例半相合手术。
病人存活,是成功的“铁证”,给了黄晓军坚定的信心。但当时,全球血液学界尝试半相合治疗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认定“此路不通”。这一突破和成功如何取信于中国和世界同行?
黄晓军说,改变当时骨髓移植只能全相合的事实很难,改变国际血液学界的通行做法和理念更难。这一过程并不像捅破一层窗户纸那么简单,涉及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改进,还需要掌握和使用国际科研标准与方法学。
他说,针对四面八方的质疑,他和团队围绕半相合移植,从预防治疗、抗宿主病到复发应对,进行了大量工作。他们首先带动了天津、苏州、广州等地全国同行的参与,进行多中心、前瞻性循证研究,同时持续发声,不断在国际血液学界发表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证明半相合疗法与全相合的疗效等同,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能更好。
“为什么能得到世界公认?就是我们面对质疑做了很多,在全国同行的帮助下说服了全世界。”黄晓军说。
“我是发动机”,他这样形容自己对开创和推广全球半相合移植治疗血液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