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13 22:00:1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4月12日电题:美籍教授“老潘”的“中国故事”:了解中国,先了解中国人
    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在中国的三十多年,我自己从未感觉有文化冲突,不是因为我很厉害,而是因为我没有文化。”厦门大学美籍教授潘维廉一段幽默的开场白令现场师生忍俊不禁。
    12日,第二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启动仪式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潘维廉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与该校师生进行分享。
    1988年,潘维廉辞去在美国的工作,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举家前往福建厦门,并任教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4年后,他成为福建省首个拿到“中国绿卡”的外国人。在旅居厦门的30余年中,他一直在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
    “1993年,我买了一辆面包车,1994年,为了解中国内陆地区的社会生活,我用了三个月时间,行程4万公里,去到青海、甘肃等地,几乎环游了大半个中国。”潘维廉说,在中国,高楼大厦这些“硬件”上的提升显而易见,但他这些年感到最大的变化还是中国人的创造力和信心。
    “了解中国,先了解中国人。”潘维廉坦言。
    为了让家乡的亲友了解真实的中国,潘维廉来到厦门后就一直保持着写信的习惯。2018年底,《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一书问世,书中选取了潘维廉30年间写给美国家人与朋友的近五十封信,向国外读者展示了中国的发展与变化。
    作为一名“中国故事”的传播者,每当别人称潘维廉“老外”时,他总说:“不要叫我‘老外’,我是‘老内’。”
    30分钟的演讲像是一场融汇中西文化视角的脱口秀,讲历史、谈今天、聊未来……潘维廉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想、所思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
    “作为一位在中国生活了33年的外国专家,潘维廉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满怀热情地向世界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为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表示。
    “从讲故事的角度而言,我觉得需要‘个性化’,越是个性化的内容越有吸引力。”潘维廉认为,“中国梦”也是“世界梦”,融易新媒体,每个人的中国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年轻人要勇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梦想,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世界的观众。
    潘维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我的二儿子在非洲做义工,他告诉我在当地看到来自中国的多种形式的援助,听了这些故事,我对‘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也成了我以后给别人讲述的‘中国故事’。”
    “不见外”的“老外”用大半生时间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并早就以中国为家。“有些人问我为什么长期居住中国,我告诉他们在美国中餐太贵。”潘维廉打趣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