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18 06:55:01来源:互联网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十年前,国内主流手机尺寸尚未突破5.5英寸,较小的机身尺寸也让手机电池停留在3000毫安时代。加之彼时手机系统优化不好以及处理器工艺的落后,导致人人为电量倍感焦虑。在此情况下,手机共享充电市场却迎来了爆发。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手机尺寸越来越大,5500毫安的大电池已经成为标配。手机的换代升级让消费者不再为电量困扰,却让手机共享充电赛道陷入了焦虑。例如有“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之称的怪兽充电刚发布了一份并不靓丽的二季度成绩单。
今年4-6月,怪兽充电营收4.63亿元,同比下滑55.3%;归母净利润917.8万元,同比下降62.56%。实际上,今年第一季度怪兽充电的业绩就已经出现“双降”。对于业绩走低,怪兽充电的解释为因调整移动充电设备收入所致。然而真实情况是,在共享充电宝赛道的下半场,怪兽充电正经历着转型之痛。
行业加速洗牌,口碑一言难尽
2021年4月,在共享充电宝赛道市占率第一的怪兽充电,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有了二级市场的加持,怪兽充电的发展无疑更加顺风顺水。然而上市后的怪兽充电却并没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年怪兽充电营收35.85亿元,同比增长了27.62%。但其归母净利润却亏损了1.25亿元。其实从2021年第四季度起,其业绩表现便不及同期。彼时怪兽充电给出的说法是,因为疫情导致线下人群骤减,业绩遭受牵连。
与此同时在上市的当年,怪兽充电在消费市场也痛失了行业第一的宝座。2021年5月,搜电和街电正式完成合并,更名为竹芒科技,在市占率和充电宝点位数量上反超怪兽充电跃居行业第一。
当疫情消退,很多投资者都认为怪兽充电业绩迎来反弹时,现实却非常残酷。2023年营收29.59亿元,增幅仅为4.24%。好在归母净利润终于扭亏转盈,从2022年的-7.1亿元来到了8774万元。不过从营收来看,怪兽充电已经触摸到了天花板。
2019—2021年,怪兽充电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1.03%,而近三年这一数据为-6.2%。由正转负的背后,也在表明共享充电宝市场热度已经逐渐消退。
事实上,自2017年共享充电宝备受资本追捧赛道迎来爆发后,经过七年的发展,共享充电宝市场早已经回归理性。在经历了一轮优胜劣汰后,作为头部企业的怪兽充电虽然还拥有着不俗的实力,但想要更进一步却殊不容易,毕竟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并不大。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共享充电宝市场行业规模仅为126亿元。雪上加霜的是,在赛道闯荡多年的怪兽充电,也并未获得消费者的芳心。
有很多网友反映,在使用过程中充电慢、借还难的问题至今都还存在。不过这些小问题消费者还可以接受,最不能忍受的是收费太贵而且定价不合理。
例如今年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张订单图,使用时间11分钟,怪兽充电扣费8元,堪称充电刺客。超时一分钟,也要按一小时收费的定价标准被消费者吐槽吃相难看。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8月27日,关于怪兽充电的投诉高达21348条,其中投诉最多的问题依然是收费混乱。尤其近一年来,定价太贵已经让其在消费市场的口碑急转直下,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怪兽充电经营模式的转换。
由重到轻并不容易
今年8月,有媒体爆出怪兽充电正在大面积出售城市直营业务,全面转向代理商加盟。业务模式从重到轻,其背后的原因不言而喻。一方面,降本增效提升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加快扩张脚步抢占市场份额。
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怪兽充电就已经开始加速渠道转型。2023年其代理模式点位数占比已经由2022年53%提升至73%。对于业绩而言,变化最大的便是营收的下降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从今年初始,在全面拥抱代理商模式后,其营收出现了大幅下滑。不过截至今年二季度,怪兽充电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Non-GAAP盈利。对于新兴企业而言,保持盈利至少要比营收增速更重要,毫无疑问怪兽充电的思路就是保利润不保营收。
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很大原因在于重资产之下,怪兽充电已经很难在赛道走下去。例如在直营模式下,设备生产、场地选址、市场推广、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资金。
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市场和外卖、共享单车等赛道类似,想要在前期拔得头筹,就必须大肆补贴吸引潜在客户,这也就导致怪兽充电的成本与日俱增。2020—2022年其营销费用分别为21.21亿元、29.51亿元和27.12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分别为75.5%、82.3%和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