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 10:13:33来源:
文拍堂如何“让无价之宝产生价值”,“无实物表演”暗藏何种玄机?
在上篇报道中,我们了解到了文拍堂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参与者能从中得到怎样的收益,在本篇报道中,我们将主要关注的是运用类似模式的墨林拍卖平台的近况如何。
类似模式,墨林拍卖
了解到文拍堂这种模式后,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近段时间在杭州地区涌现出来的另一个在模式上十分相似的艺术投资类的APP——墨林抢拍(又称“墨林拍卖”、“墨林益拍”)。
据了解,参与者在墨林拍卖平台上同样每天有3次拍卖机会,早中晚规定时间,几乎每次都是秒光,和文拍堂的现状十分类似。
中拍的人直接将拍品标价的钱通过支付宝转账给提供拍品的人,平台收取3%的佣金。钱货两清后买卖双方都点击对应的确认按钮,平台第二天自动将“藏品”加价5%后继续投放出去拍卖,周而复始。这些拍品就如此这般地以每天5%的溢价率在平台上反复转手。
据悉,墨林拍卖平台上的“藏品”同样也有A类和B类的区别,前者价格相对低一些,基本在5000元以下,至于后者,标价在一万元以上的藏品就有不少。
对于墨林拍卖的这种模式,“反传社区网”在题为《一种来自杭州的“博傻传销”性质的艺术投资软件,疑似刚卷款跑路》的文章中,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分析:其一,这款app的创意有部分来自之前的“文交所”,文交所之所以最后被国家关闭就是在于它的交易物货不对板,市场里的价格跟市场外同类物品的价格天差地别,在文交所里买卖就是一种博傻行为,最后国家强制关闭了各大文交所,留下的只有一地鸡毛;其二,这个app的实名认证和付款码风险很大,你所看到的卖家付款码有可能是平台自己伪造的付款码;其三,表面上是这个app贪图的是你们交易的3%的手续费,其实这个平台要想运行起来,平台运行方至少在初期会掌握上千个绑定了支付宝的账号当托,跟参与者一起抢“藏品”,人为制造出“秒没”等市场交易火热的感觉,当这些托哪天收购了足够的资金不再参与第二天的拍卖去当接盘侠时,就是这些人卷款逃跑的那一天;其四,最近几年国内这类骗局屡见不鲜却屡禁不止,就是在于这群骗子每次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基本上一种类型的骗局最多运作个几十天。(内容有删减)
在上文中出现的“秒没”的现象,也同样如出一辙地出现在“文拍堂台州社区”微信群中。
“反传社区网”指出墨林拍卖平台上的“秒没”的现象是一些托“人为制造”的,而这一点在文拍堂当中似乎也有雷同的痕迹。前几天,就有一位用户在群里反映道:“我抢了两个是同一个人的东西,这么巧的事”。用户眼中的“偶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平台方设计出来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