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观点 > 经济评论 >

破局茶市迷雾,小罐茶为何以“敢保真”取信行业?

时间:2024-07-25 22:45:03来源:互联网

  近日,“油罐车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事实上,那些看似“默认可接受”的食品安全风险,其严重性可能并不亚于那些遭认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人民日报评“油罐车事件”

  在食品安全的众多领域中,茶行业尤为值得关注。从茶叶的种植、加工到最终的冲泡饮用,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风险的潜在来源。因此,我们应当对茶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茶叶从田间到茶杯的每一步都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喝茶重金属超标,养生变伤身?

  茶素来遭人们视为养生饮品,但假冒伪劣茶叶却将这份养生之饮变成伤身之源。据《消费者报道》相关数据统计,自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近3年,融易新媒体消息,从国家及省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关于“绿茶”的质量抽检信息中发现,共有66批次的绿茶遭发现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批次所占比例达到了86.3%。

  茶叶安全性问题,具有天然的隐蔽性。一方面,茶叶大多都无明确的保质期,生产流程复杂,全链条追溯监管难度大,而普遍的手工作坊生产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另一方面,茶叶的安全性很难通过口感去辨别,长期饮用含有农药残留的茶叶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健康影响,往往是“慢性”的,且难以在常规的身体检查中直接发现原因。

  除安全问题外,茶叶造假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产地造假、年份造假等情况往往能把同样的茶叶卖出十倍以上的价格。高利润的驱使之下,“过路茶”、“做旧茶”在市场上高频出现,不知不觉间就能“伤害”消费者钱包。

  茶叶造假问题在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尤为严重,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口感和外观来辨别真伪,导致低端市场成为造假行为的重灾区,甚至形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需要依赖资深专家的专业知识才能辨识真伪。这种情况与牛奶、汽水等标准化生产的食品行业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由于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监管严格,造假现象已几乎绝迹。

  不标准化无保真,破局在“真”

  食品类行业的标准化之路,往往就是保真之路。生产流程每一环节有标准规范,才能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鸡蛋行业的食品安全通过标准选种、标准饲养、标准环境和微生态调节及标准检测而实现;凉茶行业通过“集中提取,分散灌装”的现代化创新工艺,对源头质量设计、过程质量控制、产业链风险管理建立标准实现。而茶叶行业的标准化之路,才刚刚开启。

  茶行业中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企业,无疑是小罐茶。长久以来,小罐茶通过工业化、智能化升级茶产业链,实现了茶的标准化生产,从采摘、加工、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把控和监测,确保茶叶品质稳定,每批次的口感如一。与此同时,标准化的实现,也为其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敢保真”战略打下了基础。

小罐茶全自动罐装生产线

  在十二周年之际,小罐茶创新性地提出了茶行业首个“敢保真”战略,并为敢保真战略打造了一套全面的“1363”保真体系,即好茶经由公证处公证;年份、山头、安全3大保真;产地、原料、工艺、品级、年份、品控6大保障;免费试喝、7天免费退货(自产品售出日起7天内,不影响二次销售情况下,可免费退货)、假一赔十(承诺如发现有假货,并经相关部门认定,对消费者进行十倍赔付)3大承诺。其中,第三方权威公证机构的公证创新,无疑为茶行业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起到了更可信的监督保障,也为整体茶行业的食品安全、质量安全“借来”一份难得的信任。

小罐茶与第三方权威公证机构签约现场

  在第三方公证机构的严格监督下,消费者即使不是茶行业的专家,也能通过小罐茶提供的详尽质检指标和全流程公证的生产信息,轻松选购到安全、健康、真实可靠的优质茶叶。这种透明的质量保障措施,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也为整个茶行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消费者盲选时代 茶品牌应如何应对信任危机


近期热点

破局茶市迷雾,小罐茶为何以“敢保真”取信行业? 07-25

全世界都开始用拼多多了 07-25

美团的地位,无人撼动 07-25

京东太猛了,海外也能一小时送达 07-25

和府捞面打响价格战,直面餐饮“大混战” 07-25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