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3 16:22:19来源:新媒体
2018年,我把科沃斯业务交给了钱程,自己带着跟我战斗过的一些老员工,回到老厂开始二次创业,全力投入添可。这相当于又驶进了另一条“黑道”。
扫地机器人的产品起初虽然没有市场,但用户知道有吸尘器,相对容易接受。洗地机是凭空冒出的新品类,我们只能从0开始。
起初我们想做无线吸尘器,也做出了一代产品,但这个领域戴森始终在前面,只要它把某一个产品的价格降下来,就能轻易把我们从赛道中甩出去,因为用户心智拼不过。
后来我们决定换赛道推出了洗地机。虽然用户从来没接触过这个概念,但老百姓在家清洁有先扫后拖的过程,如果产品能够一次性把痛点都解决掉,就会成为用户的硬需求。
大赛道我们相信第一性原理,但在产品打磨中,还是要听取用户意见。2018年,添可第一代洗地机产品面世,但用户体验没那么好,水箱清理起来很麻烦、地上有水渍、颗粒度大一点就吸不进去……到2020年,芙万1.0面世时,这些痛点基本都解决了。
如果从用户思维去调研,这个市场根本没得做,因为规模太小了。直到芙万出来,洗地机市场遭迅速打爆,大家才蜂拥而至。
做食万料理机,我们仍然抱着这样的逻辑:如果把菜品烧到大厨水平,把产品做到简单、快、好吃,那就不是“智商税”,就会变成真正的需求。因为基于本质,炒菜的痛点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尤其对很多年轻人来说。
一个好的烹饪,在于怎样把握火候、什么时候加调料、加的量是多少。这些步骤解析下来,背后其实是数字化的逻辑,如果把每一个步骤都精准定量,就成了标准化,人人都能使用料理机做出大厨的水平。未来再进一步迭代,就是和人工智能深度结合,训练出“千人千味”。
用户认为是“智商税”也没错,因为传统的料理机无法深度解决这些问题,产品没有达到大众预期。当产品、技术持续迭代,真正解决了下厨的痛点,食万一定会像扫地机器人、洗地机一样,走到认知爆发的阶段。
一个想法从萌生,到真正落地解决问题,最终到大家都认为痛点遭解决,这是一条漫长的“黑道”,也许你不知道要花多久才能穿越,也许还要源源不断投入资源,但只要痛点客观存在,前方就一定会有光。
“破我执”和“皮实”
1998年,我从贸易转型做工厂,第一家工厂建在苏州的先锋村,开设了两条线,雇用了100多个工人。此前开贸易公司时,我手下只有十几个员工,这意味着管理难度增加十倍。
但当时管理思维没有跟上规模扩大的脚步,各种问题频出时,我理所应当认为是底下的员工没做好。
后来请了一个咨询机构做诊断,对方聊了一圈,最后找我谈话,“企业今天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你,因为最重要的决定权都在你这里。”
这个诊断让我震撼许久,也开始自省——我才是这家企业的源头,做好企业,最需要反思的应该是我。只有“破我执”,才能让一个管理者真正觉醒。
从贴牌到做品牌,又在品牌中落实机器人赛道,再到添可、食万的诞生,这当中有很多重大决策,也伴随很多风险,这种决策只能我来做,而不是往下面一推。要让团队一起达成共识,我必须自己跳下去。
今天科沃斯培养干部的理论亦如此,干部就应该上前线、在战火中学习,这样才能锻造成长。
科沃斯上市后,我决定把科沃斯交给儿子钱程。那年钱程28岁,接手一家上市公司,意味着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要接受审视,几乎没有私下磨炼的空间。
“海这么深,你自己跳下去吧。”这是我当年对钱程说的原话。年轻人要亲自操盘,亲自撞一撞冰山、撞一撞铁板,才能变得皮实。如果我告诉他前方有哪些险礁需要躲避,那他永远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号位。
但我也在做一些反思,让一个从来没在海里游过泳的年轻人,“砰”的一声跳下去,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但他经历了巨大挑战,依然没有退却,这让我很欣慰。如今我也在做一些调整,做我这个掌舵人该做的事情,科沃斯这艘大船还在行驶,来日方长。
走“黑道”的创业者都会面临一个挑战:如何面对失败?因为在黑暗摸索中走路,很可能一步一个坑。失败是常态,代表你从原理上还没有把根本问题解决,而成功只是所有失败中跑出来的一次。
当你好不容易走出隧道看到光亮时,也许又会立刻遇到另一个难题——别人来摘取你的果实,抢你的市场了。
坦诚说,早期面对这种竞争时,心里非常不舒服,我花了那么大功夫打出来的赛道,你们轻易就跑进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