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7 01:54:30来源:界面新闻
上海因水而生,以港兴城。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正在加快港口现代化步伐,建设集装箱专业码头。
早在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905万标准箱,首次跃居世界第一;201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2023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900万标准箱,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逐年增加,集装箱泊位能力不足的短板也开始显现,上海亟需尽快增加集装箱岸线资源、拓展集装箱码头作业能力。
上海港罗泾港区位于长江口南支河段南岸,地处长江入海咽喉、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字形主轴线的交汇点,具有通江达海和水水中转的区位优势。
罗泾港区曾经是上海港煤炭、矿石运输的主要港区,承担了大宗散货江海转运的重要中转功能,历史上散货最大年吞吐量达1.1亿吨。
随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长江大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升,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煤炭码头、矿石码头分别于2017年、2019年正式停产,低效用地亟需盘活。
“规划建设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是提高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的必然选择。”上海市交通委建设处副处长顾瑾说。
上海港罗泾港区。图片来源:受访者2022年9月,上海港罗泾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批,将百联油码头与现有煤炭码头一并调整为集装箱码头。
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秦涛介绍说,集装箱码头外侧规划布置3个5万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内侧规划布置7个1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将原矿石、煤炭码头堆场,部分预留堆场及百联油码头后方陆域调整为集装箱堆场,堆场陆域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350万标准箱。
此次改造项目将原罗泾港区煤炭码头全部水域、陆域和矿石码头部分陆域改造为集装箱功能区,项目于2022年12月底开工建设,2023年12月28日完工交付调试。
“相较于在开阔水面造一个新码头,旧码头改造更为复杂。”秦涛介绍说,为此,上海港改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保留旧码头原始布局,一改集装箱码头常用的环形路线,融易新媒体消息,而是创新采用反F形布局。“同时,为了做到绿色、低碳、环保相关要求,罗泾港区还选择最大限度利用旧结构和旧材料,而不是全部推倒重来。”
最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罗泾港区做到了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而拆除下来的30%,如混凝土、钢筋等都将遭再次利用,同时没有对外出运出过一方废料,让工程对环境的压力降到最低。
秦涛说,“我们用实际行动在码头转型和整个工程建设中完整确定长江大保护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上港集团罗东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周伟透露,现在码头、堆场、道路及相关生产辅助设施已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内容建成;主要装卸设备通过性能考核,基本达到设计要求;港区回旋水域、航道和导航、助航设施具备设计船型进出港和靠离码头的条件;航标设施与其他辅助性设施与港口同步建设并投入使用;供电、供水、通讯工程和集疏运条件适应码头投产的需要;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设施基本满足生产需要。“码头初步具备正式运行的条件,计划于2024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
周伟还说,“从业务数据统计来看,码头昼夜最高调试生产量超过4000标准箱,自建成日至2024年4月30日,累计完成调试箱量超过23万标准箱,已达到初步设计中的分年度产能要求。”
秦涛介绍说,此次罗泾港区工程采用“自动化单小车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化AIV(无人纯电智能平板转运车)+自动化轨道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ARMG)”装卸工艺方案。“完整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将实现生产计划、任务调度、交互控制的智能化运转。”
此外,全新研发的水平运输管控调度系统,实现了AIV的任务调度、路径规划及交通控制、作业交互等核心功能,实现了不同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在同一港区的全自动化混合运转,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自动化水平运输设备采购或只能应用同一设备系统的格局,实现水平运转装备的服务运力模式的实践应用。
顾瑾表示,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项目一期建成后,将缓解上海港集装箱泊位能力不足的压力,补齐上海港短板弱项,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布局,提升集装箱运输服务能级,巩固上海港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的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