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30 12:15:02来源:界面新闻
2023年9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近年来,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
为此,“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刘志全表示,5月份宣判的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4人获刑。不久前宣判的江西展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8人获刑,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挂靠”环评工程师等违法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严惩。
9月13日,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法院对江西展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做出宣判,这是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部门第一个移交启动的行刑衔接环评造假案,也是江西省首例因环评造假遭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
本案中,余某、肖某风为夫妻关系,两人长期从事环保相关行业,见肖某琳、肖春某、肖冬某待业在家,便商议通过开设环保公司,对外出售公司编制环评报告资质牟利。据统计,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肖某琳等5人利用常某某的职业资格以展航公司名义对外出具环评报告700余份,融易新媒体消息,涉及全国20余个省份,违法所得共计70余万元。田某华、郑某兵通过余某购买展航公司资质,承揽了13家企业编制环评报告的业务,共收取71.35万元。
最终,九江市濂溪区法院判处田某华、肖某琳等8名遭告人有期徒刑2年2个月至1年6个月、缓刑2年不等,并处罚金35万元至15万元不等。
刘志全表示,环评单位务必严格落实直接责任。环评单位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起技术支撑作用,对环评文件内容和结论承担直接责任,在从业中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此外,“涉案环评工程师为了蝇头小利抱着侥幸心理‘挂靠’其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越过职业道德底线,也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对工作、生活、家庭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影响,所有环评工程师和所有环评从业人员都应当引以为戒,守好环评从业的底线。”刘志全说。
刘志全还介绍,环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负责,应当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承担主体责任。警示建设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符合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的环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进行审核,切不可因小失大,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同时,环评审批、评估部门和专家必须严格落实把关责任。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通过审批的,一并对审批部门、评估机构及专家予以公告,对属于严重质量问题的,要求依法撤销批复并严格责任追究。
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严”的基调,坚决惩处环评弄虚作假,积极协调地方和公检法等部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落实“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评造假露头就打。
此外,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防微杜渐,持续强化日常监管,按季度对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开展预警,以环评文件智能复核查重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常态化排查严打“挂靠”等行为,清除违法违规从业的“土壤”。进一步加强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
对于全国环评审批情况,刘志全介绍,今年环评审批数量、涉及总投资额均明显增长。今年1-8月份,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基础设施、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项目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审批水利项目环评1642个,同比增长37%;铁路专用线项目29个,数量创历史新高。新能源相关行业迅猛增长,新能源汽车项目218个,同比增长179.5%;风电项目317个,同比增长63.4%。
界面新闻注意到,生态环境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刘志全指出,该文件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对生产工艺相对单一、环境影响较小、建设周期短,且应当编制报告表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12类建设项目,可在项目开工建设前接续办理环评与排污许可手续,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非重大变动,无需重新办理环评,排污前一次性变更排污许可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