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1 16:09:30来源:互联网
界面新闻记者 | 苗艺伟
养老金融是中国金融强国重要战略之一。6月20日,在陆家嘴论坛的“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主题论坛上,中国人寿副总裁蔡希良、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以及中国太保集团总裁赵永刚等多位嘉宾分享了金融行业支持银发经济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寿副总裁蔡希良:提高个人养老金税优额度
在当天的“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主题论坛上,中国人寿副总裁蔡希良表示,目前,在我国实施的养老金融“三支柱”政策体系中,三个支柱很不平衡。到去年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加人数近7600万人,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到去年年底开户数超过了4900万个,遗憾的是账户空转率约7成,第三支柱是短板。
此外,他表示,不仅仅第三支柱是短板,第二支柱也有弱项,企业年金覆盖率还比较低,必须尽早采取行动,大力提升第二、第三支柱的吸引力与覆盖面。
因此,他建议,第一,在政策方面,研究取消企业参加第二、第三支柱必须先参加第一支柱的要求,企业年金职工参保率必须达到70%,这就是隐性门槛,可以尝试破除这些隐性门槛,从而给广大中小微企业、社会公众更多自由选择权。
第二,在税收方面,可以研究适度提升个人养老金的税优额度,现在一年是1.2万,同时优化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无差别增收3%的个税,对于中低收入人群、灵活就业人群等全程免税,从而增强第三支柱对广大免个税群体的吸引力等等。通过这些政策优化,切实提升第二、第三支柱参与积极性,为有效增加养老金储备创造更好的条件。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长期护理保险亟需顶层设计在当日的“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主题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则表示我国仍需大力推广长期护理保险。
他建议,长期护理险应当成为一种强制保险,应当全民覆盖。在日本和德国,长护险是强制保险,全民覆盖。在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已经有了8年试点,应当将长护险推向全国,刻不容缓。更重要的是,在长护险筹资方面,也要多元化,目前,在试点阶段仍然需要财政补贴、医保、个人支付,如果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保险则应提供相应的支付手段。
此外,周汉民还指出,中国长护险在制度方面还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通过立法、规制等进行规范。在服务提供方面,长护险还需要再全国层面解决服务分级、统一标准,并将长期护理专业提升到高等教育急需强化的专业领域等。
他建议,上海作为一个长护险试点城市,应继续秉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闯新路”。有责任作为长护险的先行者,例如,长护险能不能在上海进行全覆盖,以及能不能作为一个强制险种进行推广,能不能推出顶层设计与统一的服务标准等,上海最有条件进行尝试。
中国太保赵永刚:加强养老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国太保总裁赵永刚在论坛上表示,保险机构应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中国太保通过布局养老机构,依托长期庞大的资产规模,构建起产品、投资、服务的养老生态闭环。
为了满足银发市场的新需求,中国太保比较早启动了养老服务布局。目前在全国13个城市,已经布局了15个太保家园养老社区,也形成了从“旅居乐养”到“自理宜养”和“护理康养”的全民覆盖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底,行业已经建成运营的养老社区30多个,运营床位超过2.8万张。
他表示,中国太保通过布局养老社区,让客户在养老资金的积累期就能锁定优质康养资源,并且在资金领取期获得一站式衔接,提升客户获得感。另一方面由于养老产业长周期与保险资金的特性天然匹配,布局养老产业也有利于险企资产负债管理,以及探索从养老金给付向养老服务给付的转变。
但他也表示,养老社区现在还面临着一定的盈利压力,但养老服务是一个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产业,需要沉下心来打造核心能力。目前,中国太保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