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经济

热点追踪

自媒体

主页 > 专栏 > 热点话题 >

新冠疫情险这一年:两度火热又接连下架,理赔争议下路向何方?

时间:2023-01-01 08:50:02来源:界面新闻

今年最具争议的险种毫无疑问是两度火热又下架的新冠疫情险。

在疫情平稳时,保险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推出新冠疫情险,“一杯奶茶的价格可以换来数千元的隔离/确诊津贴”,“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极高的性价比瞬间引发了新冠疫情险的热销,保险公司和销售渠道完成了业绩指标,投保人获得了保障,本是皆大欢喜。

然而当疫情形势快速变化时,保险公司原先的模型被快速颠覆。被隔离和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数量急剧增加,新冠疫情险在一片质疑声中淡出市场,还留下了“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负面舆情。

早在20202月,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由于缺乏定价数据基础,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此类单一责任产品。今年12月,北京银保监局要求保险公司加快设计开发价格普惠、适宜人群广泛的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责任险种,保障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风险。

回顾2022年新冠疫情险,起起伏伏间有高光时刻,也有一地鸡毛。在创新和风险的选择题里,新冠疫情险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未来将要走向何方?

“网红”隔离险被下架整改

2021年末部分城市出现疫情散发,尽管确诊人数在每日在百人左右,但接受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的人数陡增。在被隔离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生活不便面前,不少消费者被廉价的隔离险吸引,希望在被隔离期间“因祸得福”,获取一笔津贴。

然而现实中“躺着赚钱”并不容易,以网红隔离险“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为例,如果想要获得强制隔离津贴需要满足:自己居住或工作的地方、途经地或者目的地被确定为中高风险区需要隔离或者被确认为新冠确诊病例密接而被要求强制隔离。如果因为次密接被隔离或前往部分疫情防控严格的地区被隔离,都属于责任免除范围,无法获得津贴。

另有部分隔离险的条款中将免费隔离列为免赔责任。实际上,多地政策中,密接集中隔离都为免费隔离,自费隔离常见于境外归国情况。

保险公司对隔离险理赔的严格审核也导致消费者不满激增。据界面新闻记者搜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与“隔离险”相关的投诉达数千条。消费者投诉的集中在“被隔离却因隔离证明或者隔离原因等问题理赔失败”。

针对“隔离险”乱象,早在2020年初,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由于缺乏定价数据基础,为防止侵害消费者权益,银保监会禁止保险公司开发此类单一责任产品。

2022年2月7日,银保监会财险部近日向各银保监局、财险公司下发《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保险公司应端正经营理念。在开发设计保险产品过程中,在综合考量可保利益和风险程度的情况下,依法依规开发产品,合理设定责任免除和理赔条件。对发生保险事故的,应主动做好理赔服务,不得无理拒赔,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理赔诉求,防止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在经历了一系列理赔争议后,隔离险在今年三月集体下架。有互联网金融平台保险产品经理向界面新闻透露,保司在推出时没有想到现在疫情扩散得比预期严重,且作为创新险种,过往数据有限,“所以带居家隔离责任的现在赔穿了”。

北京联合大学保险系讲师杨泽云对界面新闻分析指,疫情卷土重来,推高了赔付率,保险公司为了控制风险不得不将这类产品下架。此外,监管也曾点名隔离险销售误导及条款不明确,对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责任。

确诊险难逃消失命运

红极一时的隔离险下架后,又几经改版变成确诊险上架,在多地确诊人数不断创新高时再一次迎来热销潮。

新上架的确诊险的保险责任集中在一次性给付的确诊补贴和按日计算的确诊隔离津贴。以华泰新冠疫情保障险为例,融易新媒体,3000元的新型冠状肺炎确诊津贴的赔付要求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且肺部影像学检查可见肺炎表现。

近期热点

在北京摆地摊的人从商场搬到路边 一斤枣比店里便宜近一半 06-10

同盾科技通过国内唯一云计算信任体系权威认证 08-08

保健品行业报告: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2708亿元,“不老药”NMN走 04-22

大健康企业云集消博会:我国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健康领域消费 05-12

厦门特色小吃 厦门有哪些可以一去的网红打卡? 05-17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