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7 19:40:01来源:界面新闻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末,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8300余家,管理私募证券基金9.2万只,规模近5万亿元,融易新媒体消息,已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目前管理规模前4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近80%,管理规模后2000家私募证券机构占行业管理规模比例仅约0.15%。
据此测算,截至今年3月末,在中基协登记的证券私募平均的管理规模仅为6亿元,除了管理规模前400家的私募以外,其余7900家私募平均的管理规模甚至不足1.3亿元。
另一方面,很多小私募为了吸引客户,设置的管理费通常远低于1.5%,其中一部分还要遭代销机构拿走,实际到手的管理费更是寥寥无几。
这些都意味着,在业绩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小私募“入不敷出”其实是常态。
行业加速出清
面对入不敷出的现状,张桥也不知道是否还能坚持到一波大级别行情的来临,让自己能够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而在蒋云看来,现实或许比张桥想象中的还要残酷,很多小私募的机会其实只有一次,如果一开始没有做出点成绩来的话,除非后续产品净值特别惊艳,否则很难再次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毕竟现在私募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坚持不住了。
6月14日,一则“上海某私募65万元卖壳”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消息显示,上海某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以65万元的价格“卖壳”,并称该价格“低于市场行情”,买到即赚到。
虽然上述私募的确切消息尚无从知晓,不过有不愿具名的中介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最近确实有不少证券私募壳要出手,“不过,价格往往跟私募壳的品质有关,比如没有违规记录、能够代持一段时间并且可以配合发产品等,都是加分项。”
也有部分中小私募核心人员选择“投奔”大公司。
6月18日两位私募大V梁宏和徐大为(账号名为“DAVID自由之路”)先后在社交媒体发文确认,徐大为“携带”现有产品加盟梁宏旗下的百亿私募海南希瓦。徐大为在发文中明确提及“现在私募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市场环境有利于大私募,不利于小私募。”
此前,管理规模5-10亿元的上海润时私募于5月22日宣布将启动与百亿私募正心谷资本的业务及人员整合工作,公司创始人雷鸣将加入正心谷资本旗下的檀真投资担任合伙人兼投资总监,润时私募现有业务及团队成员将一并加入。
随着各方面新规的陆续出台,违规私募也在加速出清,其中,中小私募亦是“重灾区”。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仅今年以来已经有275家证券私募注销,从注销类型上看,其中有112家为主动注销,128家为协会注销,另有35家为12个月无在管注销。
据李政介绍,“12个月无在管注销”为中基协今年5月新增的注销类型,不过去年施行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和《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均曾明确相关条款。中基协如今专门把“12个月无在管注销”单列为一项注销类型,这也意味着留给“壳私募”的时间不多了。
界面新闻记者翻阅相关条款发现,《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第七十六条中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后12个月内未备案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或者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的,协会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予以公示,另有规定的除外。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也提及: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之日起12个月内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或所管理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自清算完毕之日起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机构应当及时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予以公示。
管理规模不足500万元的私募产品也在加速出清中。
中基协4月30日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四条明确: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上一年度日均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万元,或者连续60个交易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万元情形的,应当停止申购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投资者披露;停止申购后连续120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仍低于500万元的,应当进入清算程序。
王强表示,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拥有管理规模不足500万元产品的绝大多数都是小私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一则“商业银行不得代销私募基金”的消息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文件,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历经波折才将旗下私募挤进某商业银行代销“白名单”的秦航心里凉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