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5 18:00:21来源:中国证券报
全部交卷!
上交所4月30日晚消息,截至4月末,沪市上市公司均完成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整体来看,2023年,沪市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超51.8万亿元,共计实现净利润4.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多家沪市公司积极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以分红、回购、增持为先期举措,以优化经营管理、加强创新研发为长期遵循,正在为长远发展积蓄动能。
经营业绩总体保持稳定
生产经营水平是资本市场定价中枢。为夯实资产信心之锚、提升资本回报率,回首2023年,沪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保持稳定,并加大研发投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量”稳定。主板方面,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0.45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净利润4.22万亿元,同比微降1.2%,实现扣非后净利润4.03万亿元,同比增长0.8%。科创板方面,科创板公司202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实现净利润759.6亿元。以2019年为基数,科创板公司近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3.3%和24.4%。
第二,“质”提升。当下,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发力点,而加大研发投入便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大路径。数据显示,2023年沪市主板合计研发支出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5%,连续3年保持增长态势。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达到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2%,83家公司研发强度连续三年超20%。
在高研发投入下,沪市公司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像宝钢股份近年相继开发出4个系列58项高等级取向硅钢新产品,有力支撑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铁建重工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成功下线,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及产业化能力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结构”优化。近年来,沪市新兴产业渐成气候。以主板为例,近十年来,沪市主板一批新兴制造、现代服务公司数量呈现阶跃式增长。机械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125家,医药生物行业由62家增至109家,汽车行业由42家增至114家,电力设备行业由45家增至87家,电子行业由26家增至71家,通信行业由14家增至29家。
而科创板持续确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性平台的作用,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行业结构布局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
投资者回报实招频现
今年,上交所向全体沪市公司发出“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倡议,引导上市公司多措并举改善经营质量和盈利能力,更好发挥主体责任以回报投资者。截至目前,包括主板、科创板在内的沪市公司积极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以分红、回购、增持等举措,持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先看现金分红,高分红、强回报一直是沪市公司的标签。2020年至2022年,沪市公司的分红总额分别为1.14万亿元、1.43万亿元、1.72万亿元,分别占当年末已上市公司净利润的37.01%、36.89%、41.05%。
2023年,沪市主板公司现金分红规模再创新高。共有1290家宣告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合计1.70万亿元,平均分红比例为40.22%,股息率达3.74%。其中,1028家连续三年实施分红,近1100家分红比例在30%以上,25家分红金额超百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红金额超千亿元,121家股息率超5%。值得一提的是,近百家披露2023年中期分红方案,包括“五大行”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将于2024年实施中期分红,一年多次分红风气渐浓。
科创板方面,约七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3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达424.7亿元,超30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融易新媒体消息,10家公司年度累计分红金额超过5亿元。其中,传音控股、晶科能源、中国通号现金分红分别达48.4亿元、22.4亿元和18亿元,成大生物、航材股份等23家公司2023年多次实施现金分红。
与此同时,回购、增持热度不减。2023年,187家沪市主板公司发布回购计划,累计完成回购金额200亿元;182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股东出手增持积极“护价”,同比增加53家,增持金额达202亿元。科创板方面,共计146家科创板公司发布152份回购计划,拟回购金额上限达到178.9亿元,其中,金博股份、乐鑫科技等20家公司累计实施多期回购计划。共计42家科创板公司发布45份增持计划,相关人员拟增持金额上限达到12.6亿元。
中长期资金加快流入
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提高,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自然会加强。当下,机构投资者、境外资本等中长期资金延续对沪市市场的高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