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12 22:26:39来源:新媒体
澎湃新闻:过去一段时间,我国贸易伙伴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东盟超越欧盟、美国成为我国最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与欧美、日韩的贸易增速还在下滑,您认为未来新兴贸易伙伴是否可能替代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这对我国而言,挑战和机遇有哪些?
鞠建东: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在下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到2021年已经上升到40.92%,这个份额还在继续向前演变。
未来世界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当然我们的进出口增长主要也是从这些市场里得到的。未来整个世界市场的份额会变成三份,欧美市场大概是1/3的部分,然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大概是1/3的部分。
中国最主要的机遇和挑战是能否形成一个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经贸圈,但这个经贸圈里到底是哪些国家,还不好定论,最主要的是依赖于中国市场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贸圈。
中国市场大概是14亿人,我认为我们能够主导的市场规模在今后能够达到20亿-25亿人,至于这些市场规模来自哪些国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主要看两方面,第一,市场本身的增长潜力,第二,我们的穿透度。
澎湃新闻:您认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在美国加速推进“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情况下,中国应该做出哪些调整?
鞠建东:原来的市场我们通常叫把它叫超级全球价值链,即市场和研发都在美国,中国是制造,然后再加上一些原料提供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巴西等。
现在,超级全球价值链正在向区块化的全球价值链方向发展,一个是以美国为主导的所谓“友岸经济”的价值链;一个是欧洲的价值链,它和美国的价值链是有区别的;一个是以中国为主导的价值链正在形成。
中国的策略是什么?还是刚才说的,要比较迅速地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20-25亿人左右的市场,这个市场最后是哪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是不是中日韩,从经济依赖度上来讲,日韩可以成为中国主导的亚洲市场的一部分,但是最近又在迅速向美国靠拢,所以未来稳定之后,三块的市场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觉得现在讨论有点早,趋势是会慢慢形成稳定的区块性市场结构。
澎湃新闻:现在中国一些出口产品可能是先到墨西哥等地,再到美国,这种趋势您怎么看?
鞠建东:这是中期的变化,美国把从中国的进口改成从其他地方进口,比如越南或者墨西哥,但是越南和墨西哥生产能力还不够,所以由中国来提供一部分零部件,然后在他们那转一下再到美国。长期的趋势还是会形成区块性的价值链。
现在已经能明显看出两个趋势。第一,制造业在回归美国,美国以前只是自己做研发,把制造业外包,现在他把制造业向自己、向他所能主导的盟国回归;第二,中国技术原创,以前中国研发做得比较少,原创性的技术都是美国的,现在中国原创性的技术也正在形成,因此,中国的原创技术加中国制造加市场的价值链正在形成。
欧洲是不是会形成一个既做研发、也做制造、也做市场的价值链,现在还不太清楚,欧洲有市场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是也做研发、也做制造?这个还不是那么清楚。
美国和中国中心以外的制造中心是在欧洲还是印度发生?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按照OECD的预测,未来主要的大经济体是中国、印度、美国、欧盟,但这个趋势是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印度能不能突破基础设施的瓶颈,形成类似于比如说20年前的中国这样的制造中心,现在来判断也会是有点早。
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和印度的制造业崛起值得重视
澎湃新闻:近些年出现的产业链外迁,未来会如何演进?我们该如何应对?
鞠建东:现在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外迁速度已经让我们有点担心。这样的制造业外迁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和日本,后来形成了美国产业的空心化、日本经济的空心化。
我们的制造业外迁会不会重复以前美国和日本的趋势,就要看外迁去哪儿,其他地方接不接得了,现在看,印度能不能接中国的制造业也不是那么清楚,当时美日的制造业外迁,是因为有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承接市场,现在放眼世界,有没有另外一个区域市场,目前还没看见。
我觉得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第一,美国的制造业回流,是不是会把过去带到中国的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再吸回去。
第二,印度的崛起,印度如果重复中国从2001年之后的迅速增长,也就20年时间,印度也有可能把全球的大部分制造业都挖到它那里去。所以这两个是值得高度的重视和关心的,不过印度需要克服它的制造业基础设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