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3 21:48:03来源:新媒体
说了多时的“中特估”行情终于在本周一量价齐升,全面爆发,特别是“中”字头和银行板块非常给力,沪市一度触及3400点,恍然间,四大国有银行两个月涨幅已超过20%,大盘股指坚守在上升通道里似乎让人十分安心。没想到,本周后面几天“中特估”走得虎头蛇尾,大幅波动的行情再次告诉我们:对于热们板块,要参与就早参与,千万别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再上桌,那通常是买单的角色。
有人不理解,从AI里跑出来的资金怎么不流向新能源板块,全部投到“中特估”的怀抱里了?确实,从板块分时图看,新能源赛道确实调整了蛮长时间,如果此刻有资金逢低布局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但资本市场就是这样魔性,预期一致时往往就有人会另辟蹊径,反其道而行之,神出鬼没才是A股的真尿性。
“中特估”中的银行股被追捧,有各种各样说法,估值修复的逻辑当然是所有“中特估”的标配。统计数据显示,银行板块PB估值0.58倍,2010年以来PB估值分位数为5.63%,2023年一季度银行股占偏股型基金仓位为1.96%,为2016年三季度以来新低,显著低于2010年以来均值。
机构的研报也在积极拥抱银行板块,认为银行板块的崛起,背景就是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恢复,金融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有助于带动银行盈利持续改善。经济回暖将有助于修复微观主体受损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帮助控制银行体系资产质量风险。有人说得更具体:认为从业绩角度出发,城商行是行业里最强的子板块,其中像利润增速超预期的杭州银行和江苏银行,融易新媒体,以及收入增速超预期的青岛银行和西安银行其业绩能否保持业绩高增仍是后续关注的重点。而从贴近“中特估”概念大行角度出发,利润增速最好的交通银行、收入增速最超预期的中国银行、结构数据(手续费收入)超预期的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较高的农业银行则同样值得持续追踪。
但在笔者看来,本质上,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在内的权重蓝筹在构建“中特估”体系下站上资本市场的风口,只是行情本身需要高低轮动。还记得在主板注册制新股集中上市时笔者的分析文章吗?当时市场原本期待的新股行情和尽享注册制推出成果的券商股都没有给人带来激动人心的持续上涨。相反,10只新股除上市首日都是大幅冲高外,其他时间大部分都是节节败退。其中笔者还摘出中信金属为例,指出按其招股书披露,中信金属身上标签有不少:什么行业巨头,千亿营收。又是央企概念,在“中”字头股票价值重估的大背景下,其市场潜力显然被不少投资者看好。而且,中信金属还是A股上市公司西部超导的第二大股东,持仓5517万股,更为市场青睐的是中信金属看上去是个中盘股,总市值达500亿元,但其大股东中信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占比近90%,属于绝对的一股独大。只要集团公司不减持,中信金属的流通股其实并不大,当时流通市值只有区区50亿元不到。然而,看上去很美的中信金属,作为新股上市后迅速回落,两天跌幅超过30%。是中小投资者看走眼了吗?非也。是机构故意挖坑!当该股短时间内被拦腰一刀后,最近被不少资金冠以“中特估”标签连续拉升。是短时间内,该股基本面发生变化了吗?当然不是,其实就是跌到位了,盘子洗干净了,资金自然会争先恐后地抢筹码。所以,整个“中特估”概念股就是跌出了价值,才重获资金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