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03 03:27:51来源:TMT
文|邻章
三个月前,一篇《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在引发全网热议的同时,也也揭开了网络传销这个虽早已存在,但却并不为更多人所知晓的罪恶产业的冰山一角,让更多的网民意识到,原来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不仅有各路软色情广告、电信诈骗、刷单套现等等,还有受到工商、公安等部门密切关注和严厉打击的传销的存在。
一、传销借助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从线下传销模式转型为互联网传销
说到传销,许多人对这个词汇并不陌生,即使是在农村地区,也对这个词汇有着相当了解,甚至可以说是你能听到的一个非常高频的词语。
笔者小时候就曾多次听到这个词汇。当时的农村地区,家里许多亲戚都需要外出务工,而当时当他们很久杳无音信时,留守家中的人们就会担心他们是不是被骗进了传销组织。
而事实上,也还真有一些人被短暂的骗进过传销组织。逃出来之后,据他们描述:在刚被骗进传销组织的时候,感觉其实还不错,传销组织对人还是比较好的,以做迷惑之用,而待到他们弄到你的身份证等材料截去退路之后,就会被聚集在一起进行洗脑活动,描绘各种不劳而获的美好未来,随后会被要求去发展下线,拉更多认识的人进来。
这已是笔者在小时听到的一些传销的故事了。在随后的许多年里,对于传销这个词语,听得倒是渐渐的少了一些。
当然对于传销听得减少,这一方面是与各地工商、公安等部门对传销活动大力打击有着莫大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传销组织借助互联网,开始从线下走向线上,以更为隐蔽难测的方式进行。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销组织也赶起了“时髦”,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转移,借助互联网走向了网络传销,打着各种网络新概念和新型营销模式的旗号,成为了新型传销活动,不断地向互联网用户、企业、园区渗透。
通过近几年来被打掉的民族资产解冻、五行币、云在指尖、善心汇、星火草原等互联网传销组织所使用的各种拉人入套的幌子来看,我们能够发现:会员加盟、虚拟币、消费返利、金融投资、爱心慈善、养老项目、国家工程、商品代理、云广告、校园贷、资金盘、网络游戏等是他们极为惯用的幌子。
诸如此前在腾讯“守护者计划”配合下,打掉当时被媒体称为传销第一大案的“云在指尖”,其通过诸如“只要一部手机,消费128元就能代理整个商城产品,在家里发链接,就能轻松月入上万,甚至十几万!”这类充满诱惑的描述,最终让260余万人陷入传销骗局,涉案金额高达6亿人民币,非法获利近4000万元,涉案公众号“云在指尖”关注人数达2400万余人,而其通过层层的会员发展,其人员层级竟然达到了惊人的52层。
再如在今年被打掉的特大型传销组织“善心汇”,其通过搭建所谓的“善心汇众扶互生大系统”平台,以“扶贫救济、均富共生”为名义,以高额静态收益和动态收益为诱饵,诸如其通过“交300元买下一颗“善种子”激活账户,就能轻松获得最高50%的月回报”这类极具诱惑力的投资回报前景描述来大肆发展会员,并根据所发展会员的布施金额、次数获取相应的收益。数据显示:其在被公安部门打掉时共有500多万会员,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二、打击网络传销,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及时性、便利性等特征,网络传销更是呈现出了技术自动化、发展爆发力强、传播范围广、跨地域性强、欺骗性大、迷惑性强、传销和非法集资及金融诈骗交织、资金线上流转难以监控、线上社交触达分散性强等特点。
而面对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这类网络传销这种模式,监管和执法部门要对其防范、治理、打击,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也正因如此,要防范、治理、打击、根治网络传销这类违法犯罪活动,需要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技术力量来打击网络传销,使其无所遁形。
而我们也看到,国家职能部门正在积极与各类企业展开合作,借助彼此的优势力量,共建政企合作模式,打击网络传销。
诸如在11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办公室)就与腾讯公司正式签订了《网络传销监测治理合作备忘录》,展开了打击网络传销的政企合作模式。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建立“网络传销监测治理基地”,围绕传销违法活动的线上监测、调查处置、善后处理、宣传教育、法律研究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基地将工商执法部门的“云上稽查系统”与腾讯公司的“网络传销态势感知系统”进行技术对接,开展线上监测、数据传输等工作,利用网络大数据来监测、预警、追踪、打击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传销,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