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24 10:56:16来源:融易新媒体
近日,一款名为“协和维E乳”的护肤品走红网络。
虽然它的形象朴素得近乎土里土气,但据某短视频数据平台统计,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款护肤品就在全网售出51万件。在流量顶峰时的某一时刻,有超过100个主播在同时推广它。
然而,位于院内的北京协和医院护肤品销售点工作人员却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从没有生产并销售过“维E乳”相关产品。
消费者难以分辨,一些使用者甚至出现过敏、红肿等皮肤问题。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分析“医院护肤品”走红的原因,告诉你医院的正牌护肤品到底去哪儿买。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吴艳
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红珠
本报作者 | 水欣
本文编辑 | 鲍捷
此“协和”非彼“协和”
“医院出品”给人感觉专业、有效、可靠,不少护肤品一旦蹭上医院名气就很畅销。
在名叫“协和旗舰店”的店铺中,100毫升装的“协和维E乳”每瓶只卖十几块钱,和大牌化妆品相比,价格优势太大。
最关键的是,这个名叫“协和”、发货地标注为北京的店铺,很难不让消费者把它跟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联系在一起。
但工作人员表示,北京协和医院不生产维生素E乳,只有硅霜和硅E乳。
北京协和医院研制的“精心硅霜”
你买的“协和维E乳”其实是苏州协和生产的。
《生命时报》记者在各大电商、社交平台搜索“医院自制护肤品”,还发现了很多套路相似的文章。
记者点击了一款护肤品测评文章附带的链接,进入一家名为“北京协和魔丽护肤品官方旗舰店”的微店,店内有几十种“协和魔丽”系列护肤品,产品月销量从1000多到6000多件不等,宣传语中多次出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基础学院研制”。
在查询过程中记者发现,早在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就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曾公开表示,没有与“协和魔丽”有过任何合作。
还有一款品牌为“肤倍佳”的护肤品,在不同电商、社交平台被介绍成了不同医院生产的护肤品,有的介绍其为“协和变态反应科研制”,有的介绍其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18年12月11日曾发布《关于冒用我院名义生产销售“肤倍佳”的声明》:我院在此严正声明,我院从未授权任何主体生产、销售“肤倍佳”类化妆品。
医院被“蹭名气”却无可奈何
为什么这么多护肤品在打着医院的旗号销售?专家分析说,这些生产商和销售商利用了消费者信任名医院的心理。总体来看,非医院出品的护肤品误导消费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宣称与知名医院有隶属关系或技术协作关系。自称是“知名医院下属研究机构、科室研发”或“与知名医院有技术合作关系”。 第二种是称该产品为“某知名医院皮肤科专家”“某知名研究所专家研制”。不论是哪种,都令消费者真假难辨,难以查证。
被“蹭名气”的医院也处于两难境地。
一些护肤品企业注册的商标中,有医院名称缩写或相关字样。例如“协和”二字,医院不能独有,企业确实可以合法注册。虽然容易引起消费者误会,但是真要界定企业是否“侵权”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