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15 15:24:13来源:融易新媒体
从车间到前线 口罩要走多久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关键时刻,各地政府应该在用工、原材料、物流等环节最大程度地给口罩企业提供支持,绝对不能画地为牢。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为何口罩仍然十分紧缺?
口罩生产出来后,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15天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口罩最大产能约为每天2000多万只,但因为春节假期和疫情影响,许多口罩企业产能未完全释放。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其中最紧缺的N95口罩达到11.6万只。“总体看,口罩产量呈现持续上升势头,尤其是防治一线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优先保障,增速更快。”郝福庆表示。
一些企业也“转行”生产口罩。富士康宣布其深圳龙华园区首次引入医用口罩生产线,并于2月5日试产,可日产10万个口罩。比亚迪也宣布,正调配资源着手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预计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和消毒液,到2月底口罩产能可达500万只/天。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表示,口罩分为医用、民用等许多种类和规格,虽然产品标准各有不同,但全国有相当大一部分口罩厂商都是民营中小微企业,甚至有不少都是“一户一厂”的灵活形式。受疫情和假期影响,这些小微厂商的产能还未完全释放,产能挖潜的空间还很大。
口罩从车间到用户手中也需要一个过程。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融易新媒体,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15天。
据介绍,医用口罩在上市前需要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处理。灭菌后,口罩上会有环氧乙烷残留,这是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必须通过解析方式,使残留的环氧乙烷释放,达到安全含量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出厂上市。“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这两天刚刚上市。”刘敬桢说。
“这些步骤都走完,工人才能到岗上班”
荆州思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老牌口罩企业,曾多次参与国家应急救援的物资保障。从1月20日开始,荆州思创就在加班加点赶制KN95口罩。但因为假期调休和疫情防控的需要,有四五十名员工滞留在外地回不来,仅剩80名员工参与生产,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目前日产KN95口罩为6万只/天,产能只恢复到原来的60%。因为疫情严重,荆州许多小区封锁禁止人员外出,车辆必须有通行证才能通行,导致80名员工中又有约20人不能上班。对于实在有复工需要的企业,有的小区要求,必须要开具健康证明才能出门上班。“所有这些步骤都走完,工人才能到岗上班。”公司负责人陈思敏说。
没办法,陈思敏只好安排公司3辆有通行证的车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我们呼吁口罩厂应该复产复工,但到了乡镇一级很多没有去执行,很多乡镇管理者就是关起门来不让走,说什么都没用。”雷利民说。
更让陈思敏觉得无奈的是原材料的运输问题。因为缺乏产业集群,荆州思创的口罩原材料、设备和包装基本都要从外省采购,但因为疫情影响,即便付出高于以往3倍的运费,大多数货车司机都不愿接他们的单子。
2月5日前后,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司机愿意去浙江拉一批原材料回来。荆州市有关部门给办好了通行证,但在进入浙江时吃了闭门羹。“对方说不认我们这边开的通行证,不让下高速。”没办法,她又找到荆州市有关部门向湖北省政府请求帮助,通过湖北省政府联系浙江省有关部门,好一番沟通协调之后才予以放行。等到放行指令到达,货车司机已经在入浙的高速路口等了整整3天。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但也没办法解决物流运输的问题。“大家都不知道跨省的情况,不知道对方认不认我的通行证。”
陈思敏还提到,春节前他们就向广东东莞一家企业订购了2台口罩生产设备,但厂家迟迟没有发货,经过协调,2月7日才发来了一台。“厂商那边说,物流不顺,那边的政府也要求他们设备尽量不能往外卖。”
作为企业经营者,陈思敏最担心的还是投入和产出。2月8日,当地政府要求,为更好地防控疫情,员工必须集中住宿、集中隔离,这意味着她工厂里的四五十名员工每天光酒店住宿成本就要一两万元。而他们生产的KN95口罩仍然按照之前3元/个的价格定价,并由政府统一调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