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15:57:11来源:互联网
电池如果可以越来越便宜,那么储能站一定会遍地开花,最后就像新能源汽车一样,获得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可以自己造血生存了。 根据各种政策的总结可知:
从之前到2025年节点,实际上在政策制定者的眼中都属于“第一阶段”,属于“商业化初期”。
之后,到2025年,则实现“规模化发展”。
在我看来,今天的储能行业虽然火爆,但是比起未来规模化发展的时候,现在的火爆很可能什么都算不上。
毕竟,在规模化发展之后,到了2030年,储能行业才进入了“新型储能完整市场化发展”。
这也就是为何当下“政策”成为储能行业前进动力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储能行业还是太小了,别看现在很火爆,但对比实际所需要的体量,还是太早期了。
在当下第一阶段,聊“储能站到底能赚多少钱”这事儿多多少少有点不合时宜。
怎么赚钱、什么时候赚钱的问题都没有想清楚,就不要奢谈能赚多少钱了。
其实,中国储能行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问题——早期成本太高。
新能源汽车越早越多,每一辆车上都有那么大一块电池,再叠加储能行业的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锂矿物的需求极为巨大,锂矿物价格升高,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说句不好听的,以当下的锂矿供应情况来看,供应汽车动力电池都已经很费劲了,而供应更重量级的储能市场,恐怕会让锂矿物价格更高。
所以只要谈到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如何降低成本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当下的储能成本还是太高了,一个可以存十万度电的储能站的建造成本就要两三亿人民币,储能站未来是我们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昂造价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因此,这也就决定了:
在锂电池之外,我们必须还要去积极尝试不同的电池技术路线。
同时还要积极研究电池回收技术,把宝贵的锂矿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 成本问题之外,商业上的运营也是问题。
在很多省份,储能电站的商业规则还没有明确规定下来,哪怕是已经有了明确规则的省份,这些规则的“保质期”也是一个问题——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行业里,谁能保证三年之后这个规则依旧能跑通呢?
更何况储能还是个新事物,相关产业也都在萌芽、发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