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2 16:42:25来源:新媒体
安防这门生意,全球的产值有5000亿美元,而中国厂商所占的份额就超过了60%,这其中海康自己一家就拿了近26%。
就是这样的一个巨头,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市值经历了从6000亿到3000亿的过山车。曾因公募流动性过剩,叠加超强的赚钱能力,让一众知名机构趋之若鹜的海康,跌完了吗?
今天我们就抽丝剥茧地从财报里挖掘一下海康的逻辑,本篇内容数据均来自海康历年公布的财报。
业绩回暖
4月19日,海康威视公布了2023年以及24年Q1财报,从经营情况来看海康的增长暂时稳住了:Q1营收178.2亿,同比增长9.98%,净利润19.2亿,同比增长5.78%,去年全年的收入增长是7.4%,扣非净利润增速是10.8%,利润增速重回增长。
导致海康市值持续阴跌的原因,一个是公募抱团瓦解,机构又深陷流动性危机以及外资的无差别撤离;另一个就是海康在2022年业绩确实出现了下滑,市场预期完整转负。
从收入层面来看,海康把收入主要划分为PBG、EBG和SMBG这三块,其中收入占比较高,主要面向政府的PBG板块,已经持续下滑三年,特别2022年这块业务出现了15.79%的下滑。至2023年,仍下滑4.84%。
这块业务的熄火也能理解,毕竟2022年正处于疫情防控,G端的主要精力和预算也都集中在疫情防控,之后因为地产疲软的影响,财政这边压力剧增,导致G端的需求下滑。
不过好在企事业板块的收入增长已经能对冲G端的下滑。2022年开始,海康在企业端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G端,去年这块收入增长是8%。前面的下滑大概率是受疫情影响,但是2023年在如此差的环境之下,还能重回增长,并且创出新高,充分说明海康的业务对企业而言是有吸引力的。
数据来源:海康2023年年报
中小企业受宏观的影响还是略大一些,收入126.79亿只增长了1.46%,低于2021年的134.9亿。
之前市场一直担忧海外市场会受制裁的影响,而从财报数据来看海外收入依然在稳健增长,去年收入289.68亿,增速10.25%,国内增速是6.12%,至603.7亿,大头还是要靠本土市场。
数据来源:Ifind
反映市场竞争力的毛利率指标依然稳健,去年综合毛利率44.44%,即便是在低谷期的2022年,毛利率也只是略微下滑。可见在监控领域,海康的地位已经相当稳固,接下来的预期就要看成长性了。
新的增长
2000年-2020年,推动海康威视利润增长的逻辑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开启了农业向工业化的快速转型,农村人口快速的城市化也带动了城镇的基础设施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2015年的“雪亮工程”明确了2020年要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
从海康威视的年报利润增速中不难发现,2020年之前,海康威视经历了稳健快速增长的10年,而2021年受G端大规模投资影响,海康再次迎来高增长,这也是海康至今最高光的一年。
数据来源:ifind
增长总是有尽头的,海康威视也意识到了光靠G端实现高增长难以持续,所以这几年也在不断地业务多元。至2023年,海康业务已经涉及到AI、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
机器人业务2023年增长了26%至49.4亿,智能家居业务增长了14.9%至46.9亿,热成像业务增长17.7%至32.9亿,汽车业务增速最高,达到40%,但这块业务的规模现只有27个亿,还有其他创新业务增速很高,只是现在的规模很难支撑海康的增长。
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大时代,摄像头作为AI视觉端最重要的数据传输端口,增量空间是无法测算的,也许未来也是千亿级的市场呢?毕竟机器人、智能汽车、任何AI设备,几乎都需要通过视觉采集图像信息。
如何估值
对于现阶段的海康来说,人工智能是未来,但是发展需要时间,短期很难支撑海康的高增长。G端这边,先前雪亮工程的增量有更新换代的预期,但也要看G端的预算投入,短期大概率很难,毕竟财政这边有压力,所以短期海康只能给个稳健的估值定价。
机构给出的今年预期是营收998亿,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是169.15亿,增速是19.9%。如果按照169亿的利润,融易新媒体消息,20倍的估值测算,那对应的市值是3380亿。
不过短期对于海康来说,市值已经经历了腰斩的回撤,只要大环境上不爆发系统性风险,海康这里往下的空间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