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7 02:10:01来源:互联网
最近一个月,A股场横在那不上不下,窄幅震荡。
比较有意思的是,机构进场扫货,散户则着急拿球回家,到底最后谁会打谁的脸呢?
一、私募持续加仓
私募仓位创出了6周新高。
私募本来就是一个助涨助跌的货色。下跌的时候比谁跑得都快。
但上涨的时候,也比谁都加仓得快。
之前我就跟大家分享过,只要国家队强力护住沪深300,这些私募都会遭逼着加仓。
因为他们不能跑输沪深300,否则就会遭客户抛弃,面临清盘的风险。
这些私募大都会先往小盘股和题材股里冲。因为那边波动率大,有利于他们做出超额。
而一旦过于拥挤时,就会产生分歧。因此小盘股出现暴涨暴跌很正常。
就看谁能从别人兜里把钱抢走了。
二、公募和私募发行回暖
3月发行主动与遭动偏股类基金共计63只、发行份额315亿份,比1月和2月多出不少。
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3月发行32只、发行份额97亿份、平均发行份额3亿份;
遭动股票型基金3月发行31只、发行份额218亿份、平均发行份额7亿份。
投资者对主动基金心有余悸,更多配置指数基金。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主动基金会频繁换手博取超额收益。
当大量的基金都这样做时,反而不利于股市的贝塔行情产生,因为内耗太严重。
3月私募发行了999只产品,发行规模152亿。较2月有所提升。
三、外资跑步入场
外资在2月和3月共买入827亿。
而去年一年只流入了433亿。
北向中还藏了一些国家队的资金,不过这也不怎么重要,反正都是机构。国家队这个机构比外资要稳妥得多,不会急于卖出。
四、融资盘迅猛加仓
自2月初暴力反弹以来,融资余额迅速上升,现在快接近2022年6月和2023年4月的高点了。
这种迅速的追涨一看就知道不是散户所为。
因为散户在这个时候大都是犹豫的,甚至他们会在上涨过程中拿球回家。
有人可能不服,谁说融资盘都是机构了?
诚然,如果论数量,散户在融资盘中的肯定要比机构多得多。
但若论影响力(交易金额),散户跟机构比就差太远了。
下图是融资融券机构投资者参与数量和总交易额。
大家可以想想,一个散户每天能贡献多少交易额,一个机构能贡献多少呢?
假设一个机构平均一天贡献20万交易额应该不过分吧。
我们用4月1日的数据算一算,机构贡献的融资融券成交额就是590亿。
那么散户就只剩359亿了。
再说了,一个机构一天通过两融才20万的成交额?
因此呀,融资盘还是机构在主宰,尤其是量化机构。
五、ETF减少!谁在跑?
场内ETF从3月开始出现了流出的现象。
虽然整个3月仍然是流入了17.66亿,但流出的到底是谁呢?
机构还是散户?
从上图可以看到,今年一共流入了3300亿左右。
而根据测算,国家队今年大概就买了3000亿左右。
因此,除去国家队,其他人很可能不但没有买,反而在卖。
也就是说,他们既在暴跌中跑路,也在反弹中跑路。
这行为一看就是散户。
我们还可以印证一下。
ETF的融资余额恰好就是一直在减少,见下图。
融资买入ETF的,以散户居多。
道理很简单,融易新媒体消息,因为ETF的波动比个股小得多。
那些玩量化的机构肯定都是加杠杆去炒小盘股了。
而散户有一种想法:指数不会跌没。
所以就大胆加着杠杆在玩。
结果没想到能跌成这样,完全超出自己的波动承受范围了。于是当然就扛不住了。
现在ETF的融资余额跟2019年相当了。
然而A股整体融资余额相比2019年,可是大幅攀升的。
因此呀,到底谁在买,谁在卖,其实是很明显的事。
六、这次谁会赢?
现在不都很悲观吗?
然而盘面显示出来的信息是,机构在买,散户在卖。
那么到底谁会赢呢?
诚然,这句话并不全对,我们自己要判断啥时候要站队,啥时候要离队。
这很考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