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02:03:40来源:央视网
“取件后包装留在驿站减碳40克,存为绿色能量”“绿色积分兑换地铁卡、骑行卡等”,“双十一”临近,快递业务旺季已经开始,多地、多个平台推出的“个人碳账户”也持续升温。打开账户,碳排放场景应用、积分兑换、减排排行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增加参与度和互动体验感。
从绿色快递包装的推广推行,到关注“碳效率”提升,发展变化体现的是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四川、河北等地推出包括个人碳账户在内的碳普惠举措,帮助居民算清“碳账”,并获得积分激励。从用户角度出发,让公众方便、快捷找到绿色行动的入口,线上线下打造绿色友好型的互动“界面”,这是一个好的起步。
小快递,大民生。十年来,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2021年的1083亿件,是原来的19倍,融易新媒体,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胶带过度缠绕、一次性塑料编织袋过度使用、大箱套小箱……在快递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解决“大材小用、过度包装”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特大城市中,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从去年国家邮政局开展为期一年的全行业专项治理行动,到今年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利用“一字”“十字”“井字”等简易打包方式取代过去的“五花大绑”,在网点设置专用回收装置等等……截至9月底,全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和规范包装操作两个比例均达到90%,回收复用瓦楞纸箱6.4亿个。
也要看到,做好“减量”和“循环”,还要推动解决可循环包装应用成本高、回收调拨运营难、包装与物流状态数据链接不畅等问题。具体而言,消费者取件后现场拆箱留下包装的意愿不强,快递员回收循环箱可能影响投递效率、积极性不高。对这些在现实操作中的问题,如果不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绿色包装推行的节点就难以打通。
“个人碳账户”的推广上新;寄递企业在其App设置功能模块、出台激励办法,提升包装回收复用率;充分利用电子地图等平台,将回收网点信息向公众广泛展示,每一个微小细节的嵌入、每一个互动环节的优化,都增加公众的接入点、进而增加覆盖面,这些做法都值得推广。
过度包装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包装设计、生产销售、商品交付、废弃物回收等环节全链条强化。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汇聚起绿色低碳的全民力量,让每一个人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倡导者和传播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丨陶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