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4 08:21:44来源:经济日报
9月8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5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9月25日,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2号机组顺利完成穹顶吊装,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机组批量化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从“华龙一号”实现批量化建设到自主研发“和睦系统”,融易新媒体,从非动力核技术创新应用到新能源技术领跑行业……多年来,中广核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创新。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以来,中广核累计牵头及主要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共85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260余项,承担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和修订550余项。
坚持自主研发
推进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化、实现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是中广核的使命所在。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但当时的核电设备国产化率较低。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国启动了“华龙一号”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从技术路线设计、核心技术攻关,到工程方案的持续完善……近20年来,“华龙一号”坚持自主研发,结出累累硕果。
“在‘华龙一号’研发过程中,遇到过数不清的技术难题。”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王鑫说,在“华龙一号”主参数设定过程中曾遇到困难。中广核研发团队基于工程经验展开近半年的分析论证,从安全性、经济性、设备自主化等多维度综合对比分析,最终形成最优方案。
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案被运用至“华龙一号”中。据王鑫介绍,在近20年的研发工作中,“华龙一号”团队共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其自主知识产权覆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在反应堆堆芯设计、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燃料技术、计算分析软件等方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如今,应用“华龙一号”技术路线的机组陆续投入建设。截至2022年9月,中广核在建核电机组7台,装机容量838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26台,在运装机2938万千瓦。
攻克核心技术
在广东阳江核电基地5号机组主控室里,操作员熟练地处理着各类数据,“和睦系统”在这里实现了首台(套)应用。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DCS)是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核电站数百个系统、上万个设备的运行和各类工况处理过程,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2010年,中广核发布自主研发的DCS平台“和睦系统”。
“‘和睦系统’的应用对于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广核上海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白涛介绍,基于自主平台和技术的支撑,有效降低了核电站建设和运维成本。
白涛介绍,在“和睦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项目团队实现多个创新突破,比如,研制核级图形建模语言编译器,解决了传统编译技术难以避免的“误编译”难题;提出核级DCS安全一体化体系的设计理论,并实现工程应用;提出核级DCS设备鉴定技术体系,建立了整套鉴定方案,满足多种核电堆型的鉴定要求等。
“‘和睦系统’近百种不同类型的板卡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白涛表示,仅主控板卡的设计,研发团队就进行了十几轮设计迭代、上千次试错和上万次消缺。
目前,“和睦系统”已应用于中广核多个在役机组,并在中广核17台国内新建核电机组中得到应用。“除在反应堆保护系统上应用,‘和睦系统’还应用于工业抗震保护系统、核级冷水机控制保护系统等。”白涛说。
拓展应用领域
中广核还着力推动核能产业由单纯的发电向核能综合利用方向拓展。电子加速器便是中广核推进非动力核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的典型案例。中广核加速器研究院院长周月东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广核增强资源配置和加大科研力量,拥有高、中、低能全系列工业电子加速器研发制造能力,相关电子加速器已在辐照加工、材料改性、消毒灭菌等领域得到应用。
在环保领域,中广核联合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已在印染废水、医疗废水/固废、抗生素菌渣、化工园区废水、制药废水、垃圾渗滤液、煤化工焦化废水、油气田采出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等领域成功应用。周月东表示,与传统处理手段相比,该技术具有降解能力强、处理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为解决常规手段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