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6:44:56来源:生活在线
DTC(Direct-to-Consumer,直达消费者) 品牌近几年以雨后春笋般的态势不断出现在全球消费者的视野中 。如Lululemon这样的DTC品牌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消费市场格局,让国内的消费品牌看到了不一样的创新路径,那么中国的DTC品牌又有哪些机会?如何走向世界舞台呢?
为了得到答案,2021年11月,述信科技(SHUINFO)委托Forrester Consulting对中国的 DTC业务现状进行调研。Forrester 对 220 名DTC业务的直接负责人开展了线上调研,并对四位来自快速消费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制造业及餐饮、轻食和饮品行业的 DTC关键决策人开展了深度访谈。
最终得出了一份《中国市场DTC业务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在欧美,品牌们的DTC生意都在自己的官网上,但显然在中国这样行不通。
报告指出直面消费者(Direct-To-Consumer,DTC)的商业模式重视直营渠道。然而要真正实现 DTC转型,需要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并重新规划传统的营销 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品牌不能仅依靠自己的产品来完成自己DTC商业模式,根源上是要重构品牌与消费者的触达渠道与链接关系。
国内DTC发展的「机与困」
在欧美,DTC的诞生源自品牌对个性化服务的满足,弥补了传统大众品牌千篇一律的空白,DTC品牌完全将消费者粘在品牌独有的「私域」里。针对每位消费者,DTC品牌可以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私域服务」。 放眼海外,我们看到Evarlane,Glossier到Allbirds、Rothy's等新DTC独角兽不断崛起。但中国目前还未诞生这种意义上的DTC品牌。
事实上中国也存在DTC品牌成长的土壤 ,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5后00后、Z世代人群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他们本身就是追求个性的一代人,对传统大众品牌感知不强,反而是DTC品牌更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商经济繁荣,消费者对数字化的理解更加充分,善于在不同平台获取信息并购物,也对数字化渠道的购物体验有更高的要求。
报告显示过去5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数据隐私,同时政府对信息安全的监管趋势,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渠道正在慢慢转向品牌自建平台。
但中国企业的线上整合能力还是偏弱,大多数品牌没能将现有的优秀客户体验从现有渠道转化到线上。
首先品牌方离客户还是太远,超过一半的受访企业还算不上是常见的 DTC模式,也就是仍在渠道的孤岛中做生意。其次,客户洞察没能贯彻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不少企业做到了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倾听客户反馈,但这些反馈的收集十分零散并不系统化。最后是跨渠道数据尚未整合。品牌方所在组织,客户、库存和交易数据无法共享,导致客户体验不一致。
而在规划和实施阶段中国企业也面临多重困难,比如在业务规划阶段,企业难以获支撑业务发展的人才和预算。 由于大多数决策者按销售区域规划DTC业务,很多品牌缺乏全企业统一、自上而下的DTC战略,进而难以制定合适的DTC绩效衡量指标。
到了DTC业务执行阶段,由于不同的电商平台提供的数据格式不同,渠道的数据不好整合。使得企业缺乏全局的消费者洞察,难以研发适合DTC渠道的产品。《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执行,对于依赖第三方渠道的企业来说直接触达消费者更难了,转型之路举步维艰。
DTC成功实践要义——「自我判断」与「桥接外力」
DTC的本质是「直接触达消费者,与消费者共同塑造品牌」。同样,处于DTC转型的企业同样也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径——判断自身所处阶段并寻求合适的「Digital Partner」。
首先判断适合自己DTC发展阶段找好发力点 ,对于处在DTC探索阶段的企业需要强有力的战略规划支持。 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企业要优先考虑搭建多个销售渠道,尤其是数字渠道。 处于数字化高阶的企业对管理和合规要求更加严格。
到了战略实施阶段,一个得力的数字化合作伙伴将为企业的DTC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避免走弯路。选择DTC合作伙伴时,要判断合作伙伴的的产品能力和业务能力。
在产品侧,「Digital Partner」需要帮助企业选择中心化或者离散化的管理方案,并提供相应服务是DTC技术供应商最重要的产品功能之一。